第18章 我看今日俄羅斯(3)(1 / 3)

“四怪”不怪

長住莫斯科的中國人以戲謔口吻描繪出莫城有“四大怪”,其實,明白個中道理,也見怪不怪了。不過“四怪”的說法生動描述了俄羅斯帶給中國人的印象,故收錄如下。

其一怪:“幹活的都是老太太”。打掃房間的卡佳,態度祥和,就像中國的老太太一樣,嘴裏常絮絮叨叨個不停。說這是一“怪”,是比較而言,俄國各地確實很多體力活兒都是女性在幹,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西方人曾十分敬佩地說俄羅斯女性的韌勁兒和吃苦耐勞,實在是“俄羅斯的馱馬”。如今俄羅斯人口負增長,所以這句話也從側麵反映了勞動力缺乏的事實。我從莫斯科乘夜班火車到彼得堡,車廂裏進來一位乘務員,50多歲,白發蒼蒼,我以為是列車長,後來才看見乘務員皆是“大嬸”、“大伯”年齡檔,賓館服務員也多是中年以上女性,甚至飛機上的“空姐”也是“空嬸”級別的女性。

其二怪:“舊拉達跑的快”。這話起碼兩層意思。一是俄自產車以“拉達”為多(“拉達”為俄大眾化小車品牌),方頭方腦的,還有許多款式,價格便宜,二手車兩千美元即可購得。一朋友父親行醫,新購一新款拉達,所有配置手續辦完,也不過7 000美元。雖然有不少進口車,進口汽車關稅也不太高,但國產的車仍占據了主要市場。經濟、結實、耐用,這是俄商品的基本特征,在道路上,拉達車常開足馬力與進口車一比高低。此話另一層意思是,在莫斯科特別要注意車輛行駛速度,—般而言,車速都較快,因此惡性交通事故並不鮮見。

其三怪:“青草白雪蓋”。這個現象倒不隻見於莫斯科。歐美各地的草地,中國北方城市的草坪,現在多能耐風雪。“青草白雪蓋”在莫斯科所以成了“怪”,還在於其冬季的時間很長,而春夏蔥翠的樹木花草在冬季完全消失殆盡。俄羅斯是個森林國家,森林履蓋率達40%以上。即或是大城市中,也是大塊大塊的樹林,而到了冬天,綠色突然消失,茫茫一派雪原。而撥開積雪,居然發現青草還綠意盎然的躲藏在冰雪之中,那份驚異感覺就十分強烈,於是將“青草白雪蓋”也作“怪”而列出,其實長久蟄伏冬季嚴寒中的人們是多麼企盼春草長綠嗬!

其四怪:“大腿露在皮襖外”。這是俄羅斯冬季城市一景,頗具特征。俄羅斯冬季嚴寒,冬裝常常將人裹得嚴嚴實實,臃腫不堪。但俄羅斯女性不願辜負上帝給她們的美麗造化,她們的特有的裝束,帶給嚴寒中的人們一份暖意,成為莫斯科街頭亮麗的風景。經常可見:在漫天飄雪之際,姑娘們足著長統薄絲襪,腳蹬一雙高統輕便皮靴,上身一襲裘皮大衣,以輕捷靈健的步伐,走過白雪鋪就的大街……此時莫名就會在心中產生一縷感念,感念莫斯科的女性們以其獨特的風姿裝點著城市、點染著冬季!

物價與收入

由國內初來莫斯科,感到物價反差很大。吃一次中餐(例如火鍋),人均1 000盧布以上,而參觀著名的美術博物館,學生隻象征性地收幾盧布;乘一趟地鐵,約12盧布;在繁華大街上進公廁,一次卻須交20盧布,這似乎又貴得出格。到莫斯科的書店買一本安東·契訶夫的中短篇小說集,硬麵精裝,32開,638頁,隻需100盧布,而一冊莫斯科地圖,64開,60頁,卻要39盧布。凡是要急用的價格都比較昂貴,可見,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哪裏都差不多。

為有一個切實的物價概念,我不妨羅列幾種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價目如下:麵包9盧布一個麵包(大小相當於國內大學食堂二兩饅頭3個)、牛奶24盧布一公斤、豬肉80盧布一公斤、雞蛋24盧布10個、大白菜30盧布一公斤(這是秋季價,冬季翻倍)、番茄28盧布一公斤、啤酒20盧布一瓶、洗衣粉40盧布一公斤。物品零售價較國內大約貴2—3倍。當地最廉價的是水電、公共交通,座機電話也比較便宜。

兼職在工薪階層是普遍現象。教授兼職上課,一課時可獲5美元、10美元或更多,這讓人想起20世紀80年代中前期我們滿世界跨校上課的狀況。警察的路子是下班後到公司當兼職保安,月收入可增加200美元。至於醫生,那要看本人醫術名氣來決定,差別殊異。利用私車載客是一種兼職,市內正兒八經的出租車很少見,路邊停滿了私人轎車(停車場不夠,車大多停在街邊或人行道上),要到某地,現侃價錢,成交即上車,往往比正規的士便宜又方便。

市民在郊外農村多有另一套房子(通常也叫別墅,紅紅綠綠的,挺好看),夏季裏老年人即移居別墅,種菜、摘果、養花,中青年和孩子則來度周末。這些自產的蔬菜水果和鮮花可以省出許多開支,還可以出售。到冬季,全家人都返城居住。據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休克療法的轉型震動中,這種別墅經濟收入讓市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起落。

額外的兼職收入在勞動者收入中所占份額日趨增大,所以在求職時,能否有兼職機會往往成了人們看重的因素。大學畢業生也無“包分配”一說,他們畢業時首選職業往往是大公司,莫斯科大學經濟係和我訪學的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係的畢業生據稱“很俏”,大學生不太想到政府機關,若是進入業績好的大公司,他們的收入可以是其他同學的數倍以上。

文化:情感方式

在陌生環境裏,人就容易警覺,也就容易有發現。環境一適應了,就容易麻木,感覺也就遲鈍起來。莫斯科街上行人拎著大包小包一樣匆匆忙忙,售貨女郎一樣嘰嘰喳喳談笑不止,大學生課間休息一樣打打鬧鬧,女生一樣紮堆品穿著、聊發型,收款小姐從你攤開的手掌中拈起幾枚硬幣說“剛好夠”,這些都同國內一樣。我克服遲鈍,以新鮮心態捕捉那些不一樣的地方。

真是難以設想,身邊這位金色頭發的學生,剛才還在跟我交談,轉眼之間就同他身旁的女友親吻開來,他倆旁若無人,就在我身邊一步之遙,那種投入,那般忘情,那份甜蜜,在這教室外的走廊,在這課間休息的短暫時間彌漫開來,令人動容。

以後,這種情景見多了,大街邊、車站上、公園內、商店裏,乃至教室內,時有所見。這或許應該算是一道充滿情趣的風景!說是風景,也不太妥當,風景可以盡興欣賞,但對這類事兒直麵欣賞,似乎有失禮貌,我注意到俄人每遇此種場景,遠的不妨一望,近的就避開目光,似乎在給情侶們一個自由發揮、不受幹擾的愛的空間。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據說俄人不像法國人那般浪漫,卻也不像東方人那般拘謹。我觀察,在兩性交往禮儀方麵,自然率真是其特征。男人之間表友好多為握手,或拍打身體,都是大幅度的肢體語言,少雙手相握;女性之間表好感多臉頰相觸貼;男女之間表親密亦是輕貼臉頰(這個動作並不單表戀人),乃至直接擁吻;長輩對後輩親吻額頭,以示祝福,這已經構成俄羅斯人的文化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

寫到此,不由想起林語堂先生所說:從禮儀文化看,歐俄人這種貼臉擁吻方式親密倒是親密,卻不衛生,即或握手,也有傳病嫌疑,遠不如作揖鞠躬為佳。俄人不知林語堂,林語堂的主張在現代中國也難繼承,人與人的好感常伴以軀體接觸的趨勢,此話一笑了之。

到俄羅斯家庭做客,主婦熱情周到。飯後在外麵散步,女主人會挽男客手臂走,邊走邊談笑,親切又自然,當此情景出現一勿大驚小怪,二勿多作他想,女主人是在盡地主之宜,也是兩性之間自然天性的流露。

俄國19世紀著名文學家屠格涅夫在他的散文詩《愛之路》中如是說:“一切感情都可以導致愛慕,導致愛情,一切的感情:憎惡、冷漠、崇敬、友誼、畏懼——甚至蔑視。的確,一切的感情,除了感謝以外,感謝——這乃是債務。”也許,屠格涅夫這個說法能讓人更容易窺見俄羅斯文化中的情感理念,其內蘊無疑是豐富的、有張力和有生命感的。

我看俄羅斯光頭黨現象(1)

陳建華

近幾年,我先後多次來到俄羅斯,耳聞目睹了俄羅斯光頭黨的種種劣行。我身邊就有兩位中國學者和一位也門朋友在郊外電氣列車車站和地鐵車廂裏遭受光頭黨分子的襲擊。每逢4月,光頭黨的活動更引起了居住在俄羅斯,特別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城市的外國人的格外關注,關於光頭黨暴行的各種消息不脛而走,人心浮動。光頭黨已經成為當今俄羅斯社會的一大毒瘤。

一、光頭黨現象種種

俄羅斯的光頭黨組織名目繁多,主要有“俄羅斯民族統一”、“人民民族黨”、“偉大的俄羅斯”、“白人統一聖教”、“俄羅斯目的”、“鮮血和榮譽”、“ОБ-88”等,它們共同的特征是持極端民族主義觀點,鼓吹“白種人至上”,“外國人奪取了俄羅斯人的工作崗位,搶走了最好的俄羅斯姑娘”,揚言要用暴力“將一切非斯拉夫族的外國人從俄羅斯清除出去”。

光頭黨的成員一般都是青少年,每個群體都有首領。這些人身著短皮夾克和黑色牛仔褲,腳蹬帶有金屬鞋頭的“虎頭狗”式皮鞋,胸佩古代克爾特人的十字形符號,還把腦袋剃得光光的,以顯示自己的雅利安人特征。光頭黨除了有組織成員外,還有不少外表與普通年輕人沒有多少區別的所謂“雜牌軍”。

俄羅斯光頭黨形成於20世紀90年代初,雖然在此前已有極少數的年輕人受到了新納粹思想的影響。有組織的第一次大規模行動發生在1994年。俄羅斯光頭黨自出現以來,劣跡斑斑。近一年來,莫斯科市區幾乎每月都有光頭黨肇事的記錄。他們或成群結隊遊逛在街頭、廣場和地鐵站,伺機襲擊外國人;或糾集數百之眾,衝擊市場,毆打正在經商的非斯拉夫人。如今,遭襲擊的外國人已不僅是過去的黑人和黃種人,連歐美人士也未能幸免。甚至一些國家駐俄使團的外交人員也遭傷害,為此有不少國家的駐俄使館向俄羅斯外交部發出抗議照會。

4月20日是法西斯頭目希特勒的生日,每年這個時候光頭黨最為活躍。2002年4月初,俄羅斯光頭黨就開始頻頻製造事端。月初,幾個美國人在莫斯科紅場和老阿爾巴特街遊覽時,遭到光頭黨分子的謾罵和毆打。中國旅俄人員也有人遭遇光頭黨襲擊。4月10日,一群光頭黨分子又以抗議進口美國雞腿為名,公然聚會市中心的普希金廣場,集體行法西斯禮。而後,幾十個國家的駐俄使館都接到了恐嚇郵件,一個名叫伊萬的光頭黨某組織的頭目聲稱,要在4月20日殺死他們所遇到的一切外國人,以此來慶賀希特勒的生日。為此,許多國家的大使館要求本國公民4月20日前後,特別是夜間,盡量不要單獨外出。

法西斯的幽靈居然在滿目春色的莫斯科遊蕩,難怪有輿論責問:“今日莫斯科究竟是誰家之天下?”

二、光頭黨何以如此猖獗

俄羅斯為什麼會出現光頭黨現象?光頭黨的暴行為什麼會呈越演越烈之勢?答案並非一語可以了之。俄羅斯光頭黨人並非是一般的暴徒,這一現象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尋找原因:

一、與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有關。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羅斯經濟狀況大幅滑坡。雖然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觀,但根基脆弱,民眾的收入依然偏低。蘇聯解體後,外國來俄從事經商等活動的人大增,而外國人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這使一部分俄國人在心理上失衡。與此同時,目前俄羅斯有不少來自高加索和中亞地區以及中國和越南等國的非法移民,其中一些人在經商或打工時,以次充好、偷稅漏稅,乃至胡作非為的現象也不罕見。這不僅為光頭黨分子提供了排外的口實,也贏得一些不明事理的人對排外行為的同情。有一次,法庭在審理一起光頭黨聚眾鬧事的案件時,居然有一些老太太來到法庭門口示威。

二、與某些政治力量蠱惑人心的口號有關。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國政壇始終有一股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在活動。這些所謂的政治精英和光頭黨的所作所為頗為合拍。他們鼓吹俄羅斯是俄羅斯人的國家,要淨化俄羅斯民族,如克拉斯諾達爾州州長最近發表的一些言論就說明了這一點。一些蠱惑人心的口號對那些沒有判別是非能力的年輕人產生了很大的負麵影響,他們的言論和對光頭黨表現出的好感,成了俄羅斯光頭黨的精神支柱。

三、與執法機關一度姑息容忍有關。俄國媒體認為,在俄羅斯的執法部門存在光頭黨的同情者和支持者。莫斯科警方某些高級官員曾公開表示不知道有什麼光頭黨組織存在,並且也不想知道。因此,長時間以來,警方始終將光頭黨案件歸為流氓鬧事,許多案件不了了之。法院曾開庭審理過一起近百名光頭黨聚眾鬧事的惡性案件,但是此案不僅沒有以鼓吹法西斯主義、製造種族衝突的罪名起訴肇事者,而且審理結果居然是證據不足,發回檢察院重新調查。

四、與國際上新納粹勢力的影響有關。近些年來,國際上新納粹勢力死灰複燃,德國、意大利、波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均有光頭黨活動的報道。1994年,俄羅斯上映過一部關於澳大利亞光頭黨襲擊當地中國移民的影片,這部影片對俄羅斯種族主義傾向明顯的年輕人產生了很大影響。俄羅斯的光頭黨與德、意等國的光頭黨組織聯係密切,從所聽音樂、著裝標誌,到選擇襲擊對象等,光頭黨行為準則大都是外來貨。

五、與“問題少年”教育的失控有關。參與光頭黨活動的多為20世紀90年代成長起來的不愛學習、品行不良的“問題少年”。學校思想教育的弱化、影視等媒體中宣揚暴力的內容增加、因家庭破裂等原因造成的部分家庭對孩子教育的放鬆乃至放任自流,都是“問題少年”出現的重要原因。這些年輕人不讀書,不懂曆史,崇尚暴力,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在褻瀆先輩的神靈,2 700萬俄羅斯人曾經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死亡,可他們卻在為法西斯頭目招魂。這真是曆史的悲劇。

三、光頭黨問題的前景

俄羅斯光頭黨日益猖獗的活動引起了俄羅斯主持正義的人們的強烈不滿,光頭黨的暴行以及激起的國際反響也開始受到俄國高層領導的關注。

從2001年11月開始,普京總統多次就光頭黨肇事案發表講話。他指出,這是一種絕對不能容忍的犯罪行為,要求加快製定有關法律,加強對極端主義的打擊;他還表示,與光頭黨的鬥爭絕不是與一般流氓滋事的鬥爭,而是關係到俄羅斯國家體製存亡的鬥爭,要知道希特勒的衝鋒隊當年也是從街頭啤酒館中打打殺殺的青少年中發展起來的,如果光頭黨猖獗的活動再得不到有力製止,如果連外交人員及家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怎麼能夠指望外國投資者的積極投資?怎麼能保障俄國經濟的順利發展?他強調,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這是曆史形成的狀況,要想維持這種多民族的國家體製,必須與各種極端主義進行鬥爭。普京把與極端主義作鬥爭提到了與反恐怖主義鬥爭同等重要的位置,並將打擊光頭黨排在了內務部今後應努力完成的5項任務中的第2位,要求在打擊極端主義犯罪團夥時毫不手軟。

與此相應,俄羅斯內務部副部長切卡爾上將發表講話,表示要堅決製止光頭黨在4月20日左右的各種滋事行為,俄羅斯警方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隨時準備打擊光頭黨鬧事活動。4月16日,俄羅斯總檢察長弗拉基米爾·烏斯季諾夫在召集各護法組織代表一起座談時指出,光頭黨的活動將受到嚴格的監控,局勢已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最高檢察院還將對警察局的工作予以監督。

事實也正如此。就我所見,我所住的學校因有大批外國學者和學生在此居住,這幾天警方明顯加強了在學校周邊地區的巡邏。在警方的高度戒備下,光頭黨在希特勒生日前後大規模鬧事已無可能。而且,據俄國媒體分析,隨著總統選舉日期的逼近,俄國的有關政治力量為爭取選民,也會在製止光頭黨勢力的發展方麵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