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看今日俄羅斯(2)(2 / 3)

俄羅斯人的實際收入與20世紀90年代初相比已經增加了近5倍,雖然還遠遠趕不上西歐國家的水平,但他們往往在商場裏一擲千金,對於自己中意的商品從不吝惜金錢。由於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的“曆史慣例”,大多數俄羅斯人都沒有存款的習慣,很多人月初瘋狂購物,到了月底就成了“月光一族”,但他們毫不以為然,用俄羅斯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三流的收入,一流的消費”吧。正因如此,世界各地的商人蜂擁而至,對他們而言,俄羅斯市場是20世紀最後的處女地,在這裏能夠獲取其他地區難以得到的高額利潤。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政治和經濟體製的大多數領域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少數沒有變化的體係是社會保障、醫療和教育。此外,水、電、天然氣、暖氣等蘇聯時期廉價的社會公共服務價格體係也得以保留。處在社會底層的大量退休者、失業者和其他弱勢群體,正是依靠政府所提供的微薄的補貼,度過了最為動蕩和黑暗的休克療法時期。這也是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分析家大惑不解的“為何蘇聯解體時未產生劇烈社會衝突”的主要原因所在。

我曾經因為急性闌尾炎發作而親身體驗過俄羅斯的公費醫療體係,由於自己是外國人又是自費留學生,當時我已經做好了承擔高額醫療費用的心理準備。出乎意料的是,從打電話叫救護車到做手術再到住院時的一日三餐,全部費用都由院方承擔。雖然手術時出於保險考慮大夫在我的腹部留下了一道較長的傷疤,但醫院裏環境的幽雅,醫生和護士的和藹可親,以及病友們對我這個異國小病人的悉心照料,都給我留下了永遠難以忘記的印象。在醫院裏,我第一次像俄羅斯人那樣生吮雞蛋,喝到了正宗的烏克蘭紅菜湯和牛肉炒飯(Плов),並結識了許多後來在我生活中給予我無私幫助的俄羅斯朋友。住院時也是一個白雪皚皚的冬天,雖然室外依然地凍天寒,但是我的內心經常被一股一股的暖流所感動。

在俄羅斯生活這麼長一段時間,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俄國發達的國民素質。俄羅斯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達到了90%,這個數字不但高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甚至也高於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處於世界一流的位置。教育的發達,促進了俄國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科技文化水平的進步,也為日後俄羅斯的經濟騰飛和民族複興埋下了伏筆。俄羅斯是一個藝術大國,其音樂、芭蕾、繪畫等享譽世界。俄羅斯人喜歡文學,酷愛閱讀,在汽車上、地鐵裏,隨處都可以看到利用分分秒秒認真讀書的俄國人。因此有人說,美國因電腦而強盛,俄羅斯的強大因其擁有最廣泛和最善思考的讀者群。在課堂教學當中,俄羅斯實行的基本上是小班製。教師非常重視同學生之間的交流,鼓勵提問,也允許學生打斷自己的思路進行質疑。考試時則一般采取口試的方式,將問題寫在小紙條上,在學生抽選並思考後開始提問。既減少了作弊的可能性,也大大地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考與表述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都說俄羅斯人個個都是演說家的由來吧。

俄羅斯人注重儀表,出門前和進門後無論男女都會一絲不苟地對自己進行修飾,並且隨時進行整理。我先後就讀於俄羅斯的幾所大學,既有地方性的師範大學,也有享譽全球的莫斯科大學,無論學校大小,有兩樣東西是一致的:設在每一棟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底層的存衣處與穿衣鏡。穿衣鏡前無論寒暑總是站著整理服裝的男男女女,而存衣處的存在,則在冬季使人們得以避免穿著厚重的冬裝在溫室中行走。俄羅斯人認為,好的儀表不但能給人良好的印象,更能體現出在與人交往當中對於對方的尊重。在開往學校的公共汽車上我往往無法分清誰是教授,誰是校工,因為大家都同樣西裝革履,舉止彬彬有禮。隻是到了工作地點,當有的人走向講台,另一些人換上工作服,卷起袖管開始幹活的時候,我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俄羅斯人還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禮節,記得我剛到莫斯科乘地鐵的時候,發現所有的青壯年男子都主動站立,將座位讓給老人、婦女和小孩;上下公共汽車的時候也秩序井然,不會出現國內常見的那種擁擠的狀況。雖說這幾年俄羅斯世風日下,大多數俄羅斯人卻依然保持著過去的那些美德。而在國內的許多大城市中,硬件建設早已符合國際大都市的要求,但市民的素質卻不見提高,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關於俄羅斯民族的優點還有很多,比如說熱情好客,風趣豁達,等等,但這個民族的許多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冰雪和嚴冬帶給俄羅斯人漫漫長夜、皚皚冰雪、陰鬱的天空,它使人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壓抑,造就了俄羅斯人悲觀宿命的世界觀。冬季街頭的行人總是行色匆匆,麵容凝重,似乎背負著沉重的包袱,有一種不堪重負的感覺。惡劣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資源也滋長了俄羅斯人的惰性和及時行樂的心態,他們隻要稍加勞作就能獲得可觀的收益,滿足生活的起碼需要,再加上冬日白晝苦短,長夜漫漫,所以寧可在室內酗酒、跳舞,也不願去與寒冷的自然界相抗爭。俄羅斯人追求享受、酷愛休息,大大小小的節日和休息日排滿了全年的工作時間表,更有一年中長達數月的帶薪休假,而全不顧自己的工作進度和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人們又說,俄羅斯人生命的另外三分之一用來休息和娛樂,剩下的三分之一才用來工作。長期扭曲發展的社會主義,還造成了俄羅斯人工作效率低下,不守時和不守信等壞毛病,要改正這些缺點,實非一日之功。

在俄羅斯的四個季節裏,我最喜歡的是這兒的夏天,氣候宜人,還能見到國內久違了的藍天。因為冬季實在太長,每年11月開始下雪,到來年4月份才化盡,幾乎有半年時間都能看見雪,所以春天的時間就特別短。隻要雪一融盡,樹葉幾乎在一夜之間就長得鬱鬱蔥蔥,花草也馬上開始爭奇鬥豔,讓我不禁驚歎大自然的活力:在俄羅斯,應該能聽見草木生長的聲音吧?夏天緊跟著春天接踵而至,其實它們之間本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就連俄羅斯人自己也分不清楚,什麼時候夏天真正開始了。夏季的俄羅斯是最適合旅遊的國度,溫度最高不超過30度,天氣晴朗,冷熱相宜,眾多的旅遊景點前更是人山人海。

對我而言,最大的享受就是如俄羅斯人那樣躺在莫斯科河畔的草地上,享受和風拂麵,陽光普照,一邊看低低的藍天上雲卷雲舒,一邊聽著流浪藝人充滿異國情調的吟唱,不時有群鴿飛過,悅耳的鴿哨聲響起,感覺自己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真是飄飄欲仙,如癡如醉。

歲月如梭,青春易逝,我開始更多地觸摸俄羅斯,理解俄羅斯人,也逐漸明白,一年四季,無論哪個季節,都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恩賜,它們結合在一起,共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創造了俄羅斯這個偉大的民族,賦予了它豐富多彩的民族特性。在俄國生活了10年,可以說我最寶貴的青春歲月也留在了這片土地上,我像了解自己的祖國那樣熟悉這個國家,熱愛這裏的人民,並且立誌要為兩個國家,兩個偉大民族之間的友誼和交流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我的生命中已經永遠地烙下了俄羅斯的印記,既然如此,我又有什麼理由不愛這裏的冬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