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殺子詔令痛心扉
華美的宮燈與天上皎潔的明月遙相輝映,洛陽城裏日複一日的繁華如織。隻是那個人人向往的宮廷中,總是悄無聲息地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爾虞我詐的糾紛。
千年的風雲變幻,千年的光陰寥落,曆史中的許多細節總是被時光的雨雨風風磨蝕殆盡,隻留下一片模糊的輪廓。於是有許多語言成了無法破譯的密碼,也有許多故事成了無法驗證的傳說。
真真假假,虛虛幻幻,那些夢境一樣的過往,總是和莊周夢蝶般撲朔迷離。
精明的婉兒一麵小心翼翼地侍奉著女皇,一麵敏銳地洞悉著宮廷萬象,為李顯尋找通往皇位的路子。隻是她千算萬算,卻萬萬沒有算到李顯的幾個孩子會招惹到女皇的兩個心肝張昌宗和張易之。
那是一個沉靜的黃昏,禦花園裏的蓮花疲倦地收攏了舒展一天的花瓣,在華燈初上的柔光中悄然睡去。皇太孫李重潤和七妹永泰郡主及其丈夫武延基在禦花園裏閑聊。
他們聊到成為一國之君的祖母,又聊到祖母身邊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三個人都有些憤憤不平,對祖母寵愛這兩個無才又無德的男人頗為不滿。
那時永泰郡主已經身懷六甲,一家人都喜氣洋洋地為孩子的降生而籌備著。然而她卻萬萬想不到,剛剛和丈夫回到家中,女皇就差人來將武延基帶走了。這個17歲的女孩子嚇壞了,在忐忑不安中想起了他們在禦花園裏議論張易之、張昌宗的事,想到當時哥哥李重潤也在場,便連忙派人去哥哥那裏打探情況。
果然,李重潤也被帶走了。
整個駙馬府已經亂作一團,永泰郡主隻好連夜去找父親李顯,剛好和同樣匆忙趕來的上官婉兒在門口相遇。
不知所措的郡主在見到婉兒的時候就像見到了救命的稻草,哭著跪下來向婉兒求救。她知道這個女人是祖母身邊的紅人,也許隻有她能在女皇麵前說上話了。父親被祖母趕出皇宮14年,隻怕父親求情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雖然之前並無交情,但這個時候,她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
婉兒是和張氏兄弟陪同女皇吃夜宵的時候聽張易之、張昌宗說的。兩個要妖魅般的男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和女皇說他們自己的“苦楚”,口口聲聲說宮中總有人到處謾罵他們,讓他們在人前都抬不起頭來。
一番添油加醋的哭訴,女皇不禁勃然大怒,問他們到底是誰敢這麼大膽,兩兄弟又演了一番戲後才說出了李重潤、武延基和永泰郡主的名字。
女皇雷霆大發,著人立即將這三個人帶過來。婉兒知道永泰郡主已經身懷有孕,便慌忙請求女皇放過永泰郡主,畢竟她肚子裏懷著武家的骨肉。女皇遲疑了一下,便下旨隻帶李重潤和武延基過來。
當婉兒將這些情形說給李顯和永泰郡主的時候,郡主的臉幾乎扭曲了。她簡直無法想象,怎麼幾個人隨隨便便閑聊的話,竟然那麼快就傳到張易之、張昌宗的耳朵中去了呢?
婉兒對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了。當年自己隻是躲在屋子裏看看駱賓王的檄文,竟然都能被女皇知道,可見這宮中該有多少雙眼睛無時無刻不在監視著你。
隻是她已經沒有心思解釋這些了,他們所能做的,隻有盡快想辦法怎樣解救這兩個可憐的孩子。
正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女皇竟然派人將兩個捆紮得結結實實的孩子送到了李顯麵前,並告訴他,這兩個逆子背後誹謗聖上,侮辱聖上名譽,你這個做父親的自己處置他們吧。
年老的女皇其實依然聰明絕頂,隻是此時的她將那些絕世的聰慧用錯了地方。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曆,每次做錯事,不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而是因為將聰明放錯了地方,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無從責怪女皇的荒唐,畢竟,她也隻是為了全力保全自己的至愛。越是年老的人,越是喜歡寵溺別人,一旦這種寵溺遭遇了挑戰,那麼老人的心,必然會感受到極大的挫敗感。當驕傲的女皇遇到了這種挑戰,當然決不會善罷甘休。
早已被母親嚇得懦弱而敏感的李顯一下子昏厥過去,在妻子韋氏的各種掐揉中才又漸漸醒轉過來。在外14年,韋氏已經習慣了丈夫的這種狀態。李顯哭了,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就那樣淚流滿麵。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忍不住潸然淚下,婉兒從沒有見過他這麼悲傷,心中似乎有一根最敏感的弦,被那淚水震得嗡嗡作響。
已經鬆綁的李重潤和武延基已經了然了自己必須經曆的命運,祖母將這個最難的題推回給父親,無非是不想落得個祖母殺孫的壞名聲。19歲的李重潤和21歲的武延基雖然年少,但都非常有教養,向來孝心為重。他們不想讓父親為難,對視一眼後便齊齊跪倒在父親的床前,向著父親磕頭拜別。
他們忍著淚水說,孩兒不孝,不能為您養老盡孝了。希望來世為人,再來回報您的養育之恩……
整個屋子裏已經哭聲一片。沒有人知道怎麼做才能挽留這兩個少年鮮活的生命,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血淚凝成,一聲聲叩響每一個人心中的沉痛。
這是他們的命運,是女皇賜給他們的命運,沒有人能夠改變。
是夜,李重潤和武延基兩人雙雙自盡,兩條白綾係走了兩個年輕的生命。
目睹了哥哥和丈夫的慘相,永泰郡主承受不住打擊而早產了。她那撕心裂肺的叫喊聲幾乎響徹了宮廷,從夜裏一直持續到黎明,終於在越來越弱的呻吟中停止了呼吸。
婉兒一夜未睡。一大早,她就帶著李顯托她臨時草擬的一份縊殺逆子詔令守候在女皇的寢殿門口。
女皇終於從酣夢中漸漸醒來。朦朧中她想起了昨夜被送到兒子那去的兩個孩子,散去了怒氣的她才忽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她隻有默默祈禱,那兩個可憐的孩子還活著。
然而婉兒帶來的太子詔令卻讓她震驚不已。婉兒淡淡地告訴她,太子已經將李重潤、武延基和永泰郡主縊殺了。
這本是她想要得到的結局,隻是當這個血淋淋的消息傳入她耳中時,心中竟有一絲刺痛倏然劃過。
隻是三個孩子的魂魄已經離開軀體,再不會談笑風生地現於這世上。女皇所能做的,隻有給他們一個隆重的葬禮,讓世人看到一個祖母對孫兒的疼愛,而殺子的罪名,隻能留給懦弱的李顯去承擔。
婉兒目睹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從她的身邊瞬息逝去,有一種莫名的悲涼在心中油然而生。她想到自己曾經在鬼門關走過的那一遭,如果那一次喊“刀下留人”的小太監稍微慢了一些,這一世榮辱悲歡,也早該放下了吧?
一世芳華,縱然機關算盡,誰又能卜算出最終的結局呢?這千變萬化的世態,永遠那麼難以捉摸,讓人猜不透,悟不出。
2.銳眼慧心薦三思
斜陽如夢,一尺餘暉中翻卷著萬千紛飛的楊絮。
這樣楊花滿城的季節,最是容易惹起閨中的愁怨。那些愁腸百結的女子淚眼看花,任憑飛絮落在裙擺上、鬢發上、睫毛上。
如此的場景總有著一種別致的美。當身著白裙的婉兒出現在武三思府門外的時候,武家的門童看得簡直癡傻了。這樣的女子,該是從畫中走出來的吧?
武三思聽說婉兒來找他,立即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迫不及待地跑到客堂中。一見到婉兒,所有的煩惱似乎都煙消雲散了,整個世界隻剩下她傲然佇立,那樣楚楚動人,亭亭玉立。隻是他還沒有注意到,自己腳下的錦繡路,已經隨著姑母的身體日漸枯萎下去。
婉兒此次前來,正是為了他日後的生存。這是她第一次主動來找武三思,也是最後一次。她隻是想為這個癡迷於自己的男人做些什麼,隻是想給他指明一條生存之路,就算是對他為自己所付出的所有做一個報答。
那時女皇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國家政治也不複以往的清明。李顯的患難嬌妻韋氏是一個野心勃勃卻又毫無政治頭腦的女人,她看到了婆婆日漸羸弱的狀態,也看到了婆婆手中獨握天下的大權,一個大膽的念頭悄然滋生了。她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婆婆那樣君臨天下,成為第二個女皇。
產生了這個念頭後,她便開始野心勃勃地拉攏人脈。權勢高漲的上官婉兒自然成了她第一個拉攏的對象,雖然多年以前她對她曾有過偏見,但現在卻顧不了那麼多了,隻要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她就必須努力去做。
婉兒敏銳地感覺到了韋氏的野心。她一直擔心著自己在女皇仙逝後會不知何去何從,她已經習慣了為女人執掌天下。當她看到對權利垂涎欲滴的韋氏的時候,她似乎看到了一抹新的希望。
和韋氏見過幾次後,婉兒很快和她成了要好的朋友。她忽然想到日後的生活,想到一旦韋氏得勢,武家作為反對派必然會成為第一個被打擊的對象。她立刻就想到了武三思,那個對自己一片癡情的男人。
她要救他,要趁著危機來臨之前,就將他從危機發生的地方解救出來。
婉兒便向韋氏推薦了武三思,告訴她這個權勢顯赫的男人是怎樣風流瀟灑,又是怎樣一個武氏的核心人物,抓住他就等於抓住了整個武氏集團,就可以輕易扳倒一個強大的反對派,甚至還可以借著他的力量來壯大自己。
這樣誘人的條件使得韋氏蠢蠢欲動。其實韋氏與武三思早已相識,隻是沒有太深的交往。李顯苦費心計為自己的女兒與武三思的兒子所安排的那場政治婚姻,已經讓他們對彼此有了初步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