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胤禛篇(十八)(1 / 2)

康熙六十一年的十二月,我登基,盡管額娘不肯坐太後的寶座,盡管她一直不相信皇阿瑪欽定的新皇就是我,我還是登基了。

坐上皇帝的寶座,看著腳下的群臣,紛紛山呼著萬歲,我的心是如此的寬敞,而我的小玉,就在不遠處看著這一切,我終於成了這個皇宮的主宰者,成為大清朝入主中原以來的第三代君主。

為了報皇額娘的養育之,我親自下旨,稱隆科多舅舅,並令他兼吏部尚書。

封允禩廉親王,兼管理藩院事,十三弟允祥封怡親王,管戶部三庫事物。

前來吊唁皇阿瑪的大呼圖克圖在京病故,朝廷需要派一位皇子送他回蒙古,我便派了允礻我前往。誰叫他曾經參與過害小玉的行動!

在皇阿瑪靈前鬧事的允禵,發配景山,為皇阿瑪守陵。

將允禟發配西寧,為邊關效力。

我一邊替皇阿瑪守孝,一邊處理著朝政,一邊對付允禩和允禵的餘黨,這些使我疲憊不堪,經常忽略了周圍的人和事,亦包括榭玉。

某天的傍晚,我去乾清宮側殿看望榭玉,她卻是一臉落寞的坐在窗前。

我忽然覺得自己很自私,自我登基以來,有多久沒陪她說過話了?又有多久未幫她暖過手了?

一股愧疚之情湧上心頭,我幽幽的訴說著心聲,安慰著她。

或許是我寵愛小玉的事後宮之人皆知,就連允禟的母親宜妃,也來求小玉幫忙,我知道小玉的脾氣,當著她的麵兒,終是沒有為難宜太妃。

不過,為了懲罰宜太妃,我將她身邊的奴才何玉柱等三人,發配邊疆,永世不得返京。

自從做了皇上,便開始有忙不完的政事,即使想我抽些時間陪小玉,卻總有批不完的折子。

我揮霍著我的權力,打擊一著一切我想報複的人,獨獨無法讓額娘接受“仁壽皇太後”的封號。

她卻以“還在國喪之中,不便接受。”推諉著,無奈之下,我去了永和宮。

額娘可以接受皇太後的封號,卻是不肯遷入永壽宮,還提出了要陳榭玉留在她身邊的條件。

我無奈至極,隻得硬著頭皮應了,離開永和宮的門時,我瞧見她眼中的淚。

一切的一切,不過一場奢望而已,多想立她為妃,多想她一輩子陪在我身側,多想她成為我的妻,如今,卻隻是一場空。

我每日去永和宮請安,隻想遠遠的看榭玉一眼,可是,連這樣都不行,皇額娘硬是以“皇上國事操勞,不必每日來永和宮請安。”推掉了我。

我隻得在天未明時分,在永和宮門前叩個頭便走。

這便是我的額娘,我嫡嫡親的額娘,她終日隻知為十四弟圖些什麼,卻忘了我也是她的親生骨肉。

我想哭,卻是不能,堂堂一國之君,焉何能落淚?

終日望不見榭玉,卻仍要冊封藩邸的舊人,叫我情何以堪?

有下人來報,齊妃娘娘對玉姑娘冷嘲熱諷。

我抿了唇笑,李雲輕,你果然在意陳榭玉,卻不知傷了朕最心愛的女人,你的下場亦不會好!

或許是政事太繁忙了,或許是時間久了,陳榭玉開始一點一點淡出我的思想。

如今,已是雍正元年的五月,又見夏天,我最怕的夏天。

正在批閱奏折,太後宮中的侍女突然來叫我,說是太後有急事請我過去。

我蹙著額,實在想不出有什麼事,還是匆匆擱了朱筆,朝永和宮趕去。

剛出乾清宮沒幾步,突地下起了雨,我望著一地的水汽,眼皮跳的厲害。

剛到永和宮的小花園,便看到允禩正親熱的抓著小玉的肩。心頭的怒火一湧而上,我重重的喚她的名。

小玉見是我,忙推開了允禩,“皇上,我…奴婢…”朝我走來。

我最見不得她這副模樣,口口聲聲說是我的女人,卻還要與那允禩糾纏不清。“哼!”我轉了身,越過她,故意對平順道:“平順,走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