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麥穗稻穗(2)(3 / 3)

甲州街道的馬車上也坐滿了這幫子年輕人。

(八)

大風暴也有平靜的時刻。夏季農忙時節的戰鬥也有休戰喘息的片刻。

七月末、八月初,收麥子的事告一段落,雜草除得也差不多了。

本月的值班農戶便告示大家,鄉村要準備三天大休整了。其中一天全村總動員,一起除草,修路。以拓寬行人通行的路麵為由,將公路兩旁恣意伸出到路麵的雜草和樹枝,毫不留情地用鐮刀砍去。那些被視為貪得無厭、不討人喜歡的人家的田地或樹林,這時也成為被大砍大伐的對象。這個世道,人也越變越精明了,即便休息日也要打工賺錢。鄉村大休整期問,田野裏仍能看到三三兩兩幹活的人影。

八月,小學放假。本月七日是鄉村的七夕節,有的人家院子裏豎起了竹竿,竹竿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紙條,上麵寫著各種各樣的心願。沒過幾天便迎來了盂蘭盆節。農家用麥稈代替麻稈兒,點起了迎魂火。這期間,墓地和家中都熱鬧非凡。身著緋紅袈裟的和尚,穿著東家送的單層浴衣回家祭祖的男女傭工,陸陸續續過來行乞的乞丐,所有景象都增添了盂蘭盆節的節日氣氛。可是,這個貧窮的小山村,卻從不知什麼叫盂蘭盆舞。即便一年裏最鮮亮的一輪明月升起,也隻能引出年輕人斷斷續續的歌聲。仿照圓圓的月亮圍成一個圈兒,青年男女們,腳踏銀白大地,投下黑色身影,載歌載舞,直到夜深。

當月亮傾斜時,才陸陸續續離開一人,離開兩人。最後是“舞得月落四五人”。遺憾的是此種情趣,在這一帶鄉村是看不到的。

村子裏養夏蠶的人家很少,養秋蠶的卻很多。養秋蠶,八月裏仍很忙。然而,也有不少人趁著空隙,登富士,登大山,遊江之島,遊鐮倉。去大山時,有的人半夜就動身,一天走完十三裏。也有一強壯的年輕人,懷揣五元錢,獨自去登富士山。聽說他徹夜趕路,困了就睡在廟宇殿堂裏。

夏日的生命是陽光和水。人們離不開日照,離不開雨水。村子離多摩川較遠,雖然沒有洪水的威脅,卻有可怕的旱災。然而,通常情況下老天都會下合時宜的陣雨,六年裏隻遇到過一次求雨的情況。

想要雨水的時候,天就降雨,真是個“潤濕的好季節”。

夏季,也是傳染病流行的時節。聽說有一年,用作臨時病院的茅屋裏住滿了痢疾和傷寒病人。到了這個季節,身穿白大褂的醫護人員來來往往,清潔法實施案匆匆頒布,村衛生員和腳穿草鞋的巡警四處查看陰溝和垃圾堆的衛生狀況。後來聽說這位巡警的妻子也得了痢疾。也有的村子鳴鍾擊鼓,求神拜佛,驅除疫病。

如此種種的喧囂在不知不覺間靜了下來。在“熱呀,熱呀”的叫苦聲中,忽一日聽見了秋蟬的啼鳴,武藏野的秋天到來了。早稻秀穗了,芒草花探出了頭。用手扒開紅薯根,有的已經長成嬰兒手腕那樣粗了。該栽種蘿卜和葉根菜了,蕎麥、秋馬鈴薯也該下種了。先前一派碧綠的田野,又長滿了白色的早稻穗。旱地裏烏黑的稗子,金黃的黍子,褐色的小米都成熟了。小米和黍子可以做餅吃,稗子卻隻有乃木將軍才吃了。這一帶人不常吃大米,多吃碾碎的麥子,不到迫不得已通常是不吃純稗米的。進城運糞肥的農夫有時也帶稗米盒飯,但飯一涼米粒就散開,難以下咽,隻好澆上熱水或冷水,草草塞進肚子了事。也有的雇工,瞅著雇主吃麥飯,自己吃稗子飯,一氣之下辭職不幹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