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上帝的藝術品---林黛玉(1)(3 / 3)

沒有了詩,就沒有林黛玉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曾用“造化鍾神秀”的詩句,來形容東嶽泰山的壯美在他心中引起的驚奇。意思是說: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麗都集中在泰山上了。

賈寶玉在闡述他的“女清男濁說”時道:“天地靈秀之氣隻鍾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渣滓濁沫已。”他後來見到薛寶琴、李紋、李綺時、又不勝感歎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曹雪芹這個“造物主”,也隻把“精華靈秀”鍾於女兒。並特別多地鍾於林黛玉。他所創造的林黛玉,形容嬌美,聰明絕頂,堅貞純情,才學橫溢,並具有詩人的氣質和獨特的悲劇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劇性格,則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筆調、奇特的想象和詩意,創造了新奇絕妙的亙古未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征林黛玉是帶著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這絕不是宿命論,而是藝術的誇張、渲染和強化。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隻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黑暗齷齪的賈府。

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裏,這“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則別有一種風範和神韻: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

鳳姐有其麗而不能得其雅。寶釵有其豔而不能得其嬌。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雲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韻。寶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

積澱進行了新的熔鑄和創造,他把楊貴妃式的豐美賦予了薛寶釵,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給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絕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將林黛玉的外貌與西施聯係起來,並將西施“捧心而蹙”、嫋娜風流的外形之美賦予林黛玉,還借寶玉之口給她取字“顰顰”,便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如果說寶釵是芙蓉如麵柳如眉的溫柔嫵媚,黛玉就是秋水為神玉為骨的冷傲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