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上帝的藝術品---林黛玉(1)(2 / 3)

從整部書中看,林黛玉獲得了賈寶玉的愛情,她的表現沒有理由失去賈寶玉。

實際上林黛玉在於薛寶釵的競爭中是得到賈府最高統治者賈母的認可的,論關係,賈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是林黛玉的至親,特別是林黛玉的母親賈敏的過早的去世,讓賈母把對女兒的愛轉移到了林黛玉身上,在當時盛行親上加親的形勢下,有了讓黛玉嫁給寶玉的想法,黛玉與賈母、賈政都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薛寶釵和賈寶玉也有血緣關係,但薛寶釵和賈母、賈政都沒有血緣關係,從這一點看,優勢在林黛玉一方。

單從審美觀方麵講,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的美麗漂亮。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裏則是“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別有一種風範和神韻。曹雪芹把楊貴楊貴妃式的豐滿美賦予了薛寶釵,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給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絕世的姿容,兩者的比較已經高低分明。

在強大的優勢麵前,林黛玉沒有把握住優勢,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禮的樂聲中,淚盡燈枯,離開了她所戀眷的世間和她所深愛的賈寶玉。事情的轉折是由貴妃賈元春省親,大觀園賽作詩引起的。因為一首詩林黛玉失去了賈寶玉,也失去了生存的價值,含淚離開了人世。

為了元春歸省這樣一個探親儀式,賈府大興土木、無盡奢華,打造了“大觀園”這個精品工程。大觀園啟用之日,正是賈元春省親之時。賈元春召開了一個以大觀園題詠為主題的賽詩會。在這個詩會上,排在前麵的迎春、探春、惜春、李紈等人的作品,都水平一般。排在後麵的,無論是林黛玉的《世外桃源》還是她為寶玉代寫的《杏簾在望》,就詩而論,比前麵諸作高出一籌。而薛寶釵寫了首《凝暉鍾瑞》,從賈元春的角度看,無疑是這次詩會的第一名,薛寶釵一首短詩,“芳園築向帝城西,華日祥雲籠罩奇;高柳喜遷鶯出穀,修篁時待鳳來儀;文風已著宸遊夕,孝化應隆歸省時;睿藻仙才瞻仰處,自慚何敢再為辭”,不僅歌頌了皇上,討好了貴妃,而且傳播了聖道,弘揚了皇風,甚至最後又自輕自賤,直接奉承元妃的劣詩。在這次詩會活動中,隻有她這篇作品,才真正體現了賈元春安排這次詩會主題,真正體現了當時的大局意思。

而黛玉的這兩首的重點,卻放在了自然山水與世外仙境。寶玉的三首,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沒有“講政治”。應該說單從詩的藝術性和人性角度上來說,林黛玉的水平要遠遠高於其他人,也高於薛寶釵的這首詩,但從政治性上說,無疑薛寶釵的詩更符合統治階級的要求,從詩中折射出的薛寶釵的價值觀也更符合統治階級的準則,寶玉因《杏簾在望》一首而遭到貴妃娘娘的嘉許,不是詩的內容,而是為了提高弟弟的威信,賈元春從林黛玉的詩中隱約看出了她思想上的叛逆性。賈元春作為統治階級的重要成員,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大力提倡“主旋律”的創作旗幟,在選人用人上要選擇統治階級的忠實信徒,同樣,在選擇自己同胞弟弟的弟媳時,忠於封建社會是首要選擇,她不會顧及親情,在林黛玉和薛寶釵中,她隻能選擇薛寶釵。於是賜給寶玉和薛寶釵“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襲人告訴寶玉,“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隻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的都沒有。”賈元春已經把薛寶釵當作了寶二奶奶賞賜,把林黛玉作為一般的姊妹對待,她為了賈家的千秋萬代,一定會告訴賈母和賈政林黛玉不適合做寶玉的原配,主張把薛寶釵嫁給寶玉,如果說賈母還有些不忍,從賈政見到賈元春趕緊跪拜的表現看,賈政一定把賈元春的話當作聖旨看待,毫無條件的執行,體現在待遇方麵,寶釵的“蘅蕪院”,“五間清廈連著卷篷”,而林黛玉的“瀟湘館”,卻隻有“小小三間房舍,兩明一暗”。這很快讓一些勢利小人知道,無疑大大提高了薛寶釵的地位,使大家團結在薛寶釵周圍,惡化了林黛玉的生存環境,改變了黛玉的平衡心理,使她做出了一些反常行動和事情,她在賈府中趨向孤立無援,惟一的知己是賈寶玉。對賈寶玉的愛情,她幻想著有朝一日獲得統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在聖旨麵前誰都無能為力,視黛玉為掌上明珠的賈母也開始反對他們的愛情,林黛玉隻有絕望,在絕望中一病不起,在絕望中失去愛情,她完全有條件另找一個條件非常好的丈夫,但沒有愛情的結合,生命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她隻有以死向黑暗的社會表示強烈的反抗和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