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解放軍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文藝報》《新聞出版報》等12家首都報紙都發表了消息和文章給予好評,人們轉發了《光明日報》的消息……(四)《兼並》和一場啤酒廣告大戰1998年春,本報廣告部承包人為了啟動啤酒廣告市場,約我寫一篇萬字左右的文章推動一下,主人公是福建九州映雪集團總經理林誌坤。我考慮了其中的兩個因素:一、林是莆田人;二、九州的兼並行動符合十五大提出的“國有資產重組”策略,便同意前往采寫。文章寫出後,送九州集團領導審核,刪改後發表在《湄洲日報》,報眉冠以“報告文學”。文章發表後,在莆田引起強烈反響。雪津啤酒集團領導向省委、市委主要領導告了我的狀,認為我的文章“嚴重失實,對國有企業家造謠、中傷和誣蔑”,並揚言要去法庭告我;莆田縣個別領導說我是“漢奸”。本報領導向市主要領導請示,市領導沒有表示任何意見。雪津集團為了反擊,請本報記者部主任兩擬長文,最後由《福建經濟報》副總編陳創業擬定一萬多字長文,同時在《福建日報》《福建經濟報》《湄洲日報》第一版轉第四版刊出,引發了一場啤酒廣告大戰……莆田電視台新聞部的同誌告訴我:“我們原來也沒有,你的文章發表後,雪津才給我們15萬元廣告費。”這樣,這場廣告戰的一方就花了49萬元以上的廣告費(映雪集團給了我600元稿費)。
當年9月,省委宣傳部《宣傳半月刊》(第17期)幾乎全文刊登了我的《兼並》。使我懸在心上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他們還寄給了我600元稿費(我至今沒有見過該刊編輯部任何人,因而從內心深處感激他們)。
1999年8月31日
附:獲獎作品清單1988年
《旋轉的七色光》獲第三屆全國地市報好新聞三等獎(第一作者)1990年《麵對命運的挑戰》獲全省好新聞一等獎(第一作者)1991年《項南在湄溯》獲全省好新聞二等獎(獨立)《淨化家庭小環境》獲全省好新聞三等獎(編輯)《譙樓春鼓》獲全省1991春節文藝節目展播一等獎第一名(第二作者)《壺山映霞紅》獲省年度電視新聞一等獎(第二作者)1992年《莆田是出冠軍的地方》獲全省好新聞二等獎(獨立)1994年《莆田崛起新“三城”》獲福建新聞獎一等獎(編輯)《血染的風采》獲福建新聞獎二等獎(編輯)1995年《“跑官”是腐敗現象》獲福建新聞獎一等獎(編輯)《顯微鏡下的星空》獲福建新聞獎三等獎(編輯)1996年《老板描準農業熱點,五億資金“上山下鄉”》獲福建新聞獎一等獎(編輯)《霧雨中的南溪村》獲華東地市報副刊好作品三等獎(獨立)《莆田擁軍三大娘》獲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三等獎(編輯)《湄洲日報》12月5日一版獲首屆全國地市報版麵設計賽二等獎(主持)1997年《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幹部》獲福建新聞獎一等獎(編輯)《媽祖全身巡遊台灣歸來》獲福建新聞獎二等獎(編輯)《魯迅的鼻子》獲華東地市報副刊好作品二等獎(獨立)1998年《湄門隆重舉行媽祖塑像揭幕儀式》獲福建新聞獎二等獎(編輯)《湄洲日報》8月報8日一版獲福建新聞獎三等獎(三人合作)《誌存高遠跨世紀》獲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二等獎(編輯)第83章後記這是一本雜文隨筆集,所收作品時間跨度較大,所以有必要作一些說明。
我讀高中的時候,“文革”即將結束,街上供銷社書店裏,一半櫃台賣文具,一半櫃台賣書;書裏麵一半是為農民服務的科普讀物,一半是“文科”的;“文科”書一半是連環畫,一半是“毛選”和魯迅著作單行本。我在這裏買了《且介亭雜文末編》,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從此結下了“魯迅緣”,也植入了揮之不去的雜文情懷……大學畢業進城,認識了當時還非名人的周長賦,他對我說:“隻有讀過《魯迅全集》的,才是真作家。”我因此把他視為知己,且頗為自得。本書頭兩篇,就為此而收錄,雖然它們曾出現在《夜望壺山》中。
楊金遠如今紅遍中國,但把他收錄,並不僅僅是為了多賣幾本書,而是當年吃了他不少酒和肉(不論清貧和富貴,他都慷慨大方的)。當年電視劇《義務兵》殺青,他請我們撮了一頓,飯後每人作文一篇,在小張的《湄洲報》上組一個專版,我這篇就是。文章發表後激怒了組織部長,但不知是楊金遠還是我的魔力,憤怒的部長隨即出了車禍,住進了九五醫院,而且,這部長此前不知何故得罪了新任書記,書記讓他傷愈後即離開莆田改任他職,我和楊金遠才沒有任何麻煩。
從《春天的期待》至《向雜文家學習》共三十三篇,都是《莆田文學》的《卷首語》,主要內容是評說當期發表的作品,以小說為主,間或批評其他體裁的文章;有時嚴肅,但大多不正經,胡言亂語也在所難免,隻要有趣就行,讀者多數認為好看,尤其是中年女性……盡管如此,中共莆田市委常委陳金缽部長領導我們十一年,從沒有就此提出批評,我把這視為“導向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