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對我來說,其實是在享受悟道之樂,悟世界之道,悟人生之道,悟學術之道。正因為此,我曾多次動員張天元也來下圍棋,我對天元說,你不下圍棋,可真是有些對不起天元這個名字。天元對我說"現在太忙了,等到退休了再跟你學圍棋。"
張天元雖然不會下圍棋,但我卻覺得他悟得"圍棋之道他的人生軌跡,他的作品和人品,猶如一盤正在進行的、平凡而又精彩的棋局......
我和天元相交已二十多年。作為知己朋友,我們無話不說,無事不談。他的女兒上大學,我們一起商討,為孩子填報誌願;他參加中國記者2003西部科考探險活動,事前跟我多次交換意見,為出征做精心準備;大穿越開始後在離開迪坎爾,進入死亡之海、生命禁區的最後時刻,他同我進行了最後一個訣別式的通話;{生死大穿越》書稿完成後,我是第一個讀者,並同他一起討論、修改、定稿。二十多年來,我從張天元身上看到的、感到的、學到的是一種刻苦自學、執著追求的奮鬥精神,是一種真誠坦蕩、與人為善的人格精神,是一種自加壓力、創造奉獻的敬業精神。
人生如棋,需要激情、活力和執著。在張天元身上,讓人感到總有一種激情,一種活力,一種對人生、對事業生生不息的執著。張天元能成為世界上首批一次性穿越四大無人區的英雄,成為中國新聞工作隊伍中的佼佼者,成為新時代天水人民為之驕傲的優秀兒子,靠的就是這種精神和執著。張天元現在是天水日報社的業務尖子,{天水日報》副總編、主任編輯,但是他並非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才。
三十年前,由於國家當時特殊的年代,中學畢業的張天元沒有機會進大學的校門,而是17歲就跨進了工廠的大門,成了一名工人,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車駕駛學徒工。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品質、精神和追求,使他如期由一名學徒成為一名合格的駕駛員,成為車隊的標兵。正當他意氣風發、一心撲在汽車駕駛行當,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主管局的領導看上了他,把他由工廠調進了局機關開小汽車。這本是一件讓同行羨慕而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天元卻覺得在機關開小汽車太輕鬆、太清閑了,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有勁無處使。於是,張天元又自加壓力重新揀起了課本,開始了自學。領導開會,他就在車上看書;白天跑車,晚上自學。就這樣刻苦努力,幾年以後拿到了漢語言文學的大專畢業證,從電大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裏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棋如人生,雖然路途漫漫,但關鍵之處也就幾步。如果這幾步走好了,無論是下棋,還是人生,其路都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精彩。天元人生棋局的第一個精彩之處,下在了他的電大畢業論文。當時,天水市北道分路口一帶泥石流泛濫成災,問題涉及交通、水利、植保和駐地省屬企業等多個部門,因此相互扯皮,問題多年得不到解決,嚴重地影響到了附近企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他以此為線索,實地調查,走訪部門,請教專家,寫成一篇萬字的調查報告,從泥石流的成因、受害的範圍,到治理的措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報告出來後,他在給學校交作業的同時,又給《甘肅日報》寄了一份。《甘肅日報》很"快登出來,引起了當時天水地委和行署的高度重視。政府牽頭,現場辦公,問題很快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張天元因此而一炮打響,一下子成了當時的"名人畢業論文也破例免予答辯而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