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篇電大畢業論文,改變了天元的人生和命運,改變了天元的軌跡。《天水日報~1985年複刊時到電大考察,準備選拔幾名優秀畢業生到報社工作,張天元被第一個選中,於是他從局機關調到了報社。從此天元如魚得水。《天水日報》給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他邊幹邊學,邊學邊幹,敬業樂業,很快成了天水日報社的業務骨幹。

對於圍棋而言,有人追求的是勝負,有人追求的是棋局的完美,有人追求的是手談的樂趣,有人追求的是博弈的過程。但無論如何,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必定要有一種追求。在與張天元的交往中,我感到在他的身上總有一種對知識的渴望,對人生的挑戰,對事業的追求。為丁這種追求,哪怕再艱難、再辛苦他也在所不惜。在這部《生死大穿越》的字裏行間,張天元明白確切地告訴了我們這一切。

中國記者西部荒原科考探險,穿越四大元人區,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活-1豆三一動。這對一名記者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是一次展示才華的機會,是一次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是一次成名揚名的機會,但同時也是在挑戰困難,挑戰危險,挑戰生命。我想,如果一名記者,僅僅是為了一次所謂的機會,為了展示自己所謂的才華,為了實現所謂的自我價值,為了所謂的成名揚名而去穿越四大元人區,去闖生命禁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沒有人會拿寶貴的生命去換取那些毫無意義的虛名,隻有把事業看的無比神聖,把事業融人生命的人,才能勇敢地麵對、忘我地追求。張天元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名記者。一次性穿越羅布泊、阿爾金山、可可西裏、藏北羌塘四大無人區,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人能夠成功,這是一條沒有路的道路,是一條充滿危險的道路,是一條通往死亡的道路。對此,張天元事前心裏十分清楚,但是他說不怕,怕死就不當記者,隻要對新聞事業和人民的事業有利的事情,作為記者就要勇敢地去麵對。張天元憑著對新聞事業的忠誠,憑著過硬的素質和自信,在全國數百名記者中,經過激烈的角逐和嚴格的篩選,最終獲得了成功,為中國新聞記者爭了光,為家鄉天水爭了光,成為中國新聞記者的驕傲,成為天水人民的驕傲。做人和下棋一樣,要一步一步,要實實在在。反之,無論下棋還是做人,必定一敗塗地,落得可悲、可歎的結局。要當好記者,先要學會做人,這是張天元常說的一句話。在我的印象中,天元總是說得少,幹得多,總是認認真真地做事,踏踏實實地做人。在社會上,人們都把記者稱作無冕之玉,可是他當了近二十年記者,不論走到哪裏,從不擺什麼架子,樸實得就像一個西北的農民一樣。在這次全國性的大型異域探險采訪活動中,有九名記者隊員,一名向導,一名機械師和兩名卡車司機,張天元以西北人特有的勤勞和樸實,成為全隊的骨幹。在中央電視台《講述》欄目的畫麵裏,我看到過天元的身影,哪裏危險,哪裏艱苦,哪裏就有他的身影。這就是現實中實實在在的張天元,平凡而又傑出的張天元。

我為能有張天元這樣的好朋友感到驕傲,更為好朋友生死穿越的英雄壯舉而驕傲。在討論修定《生死大穿越》時,天元提出讓我作序。作序實不敢當,僅以此為跋,談一點同天元交往數十年的感覺,與朋友們共勉。

2005年1月6日於龍城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