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寫,又問燕青道:“寡人忘卿姓氏。”燕青道:“男女喚做燕青。”天子便寫禦書道雲:“神霄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虛靜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應無罪,諸司不許拿問。”下麵押個禦書花字。燕青再拜,叩頭受命。
李師師執盞擎杯謝恩。
天子便問:“汝在梁山泊,必知那裏備細。”燕青奏道:“宋江這夥,旗上大書‘替天行道’,堂設‘忠義’為名,不敢侵犯州府,不肯擾害良民,單殺貪官汙吏、讒佞之人。隻是早望招安,願與國家出力。”天子乃曰:“寡人前者兩番降詔,遣人招安,如何抗拒,不伏歸降?”燕青奏道:“頭一番招安詔書上,並無撫恤招諭之言,更兼抵換了禦酒,盡是村醪,以此變了事情。第二番招安,故把詔書讀破句讀,要除宋江,暗藏弊亻辛,因此又變了事情。童樞密引軍到來,隻兩陣殺得片甲不回。
高太尉提督軍馬,又役天下民夫,修造戰船征進,不曾得梁山泊一根折箭,隻三陣,殺得手腳無措,軍馬折其二停,自己亦被活捉上山;許了招安,方才放回。又帶了山上二人在此,卻留下聞參謀在彼質當。”天子聽罷,便歎道:“寡人怎知此事?童貫回京時奏說:軍士不伏暑熱,暫且收兵罷戰。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進,權且罷戰回京。”李師師奏道:“陛下雖然聖明,身居九重,卻被奸臣閉塞賢路,如之奈何?”天子嗟歎不已。約有更深,燕青拿了赦書,叩頭安置,自去歇息。天子與李師師上床同寢,共樂綢繆。有詩為證:
清夜宮車暗出遊,青樓深處樂綢繆。
當筵誘得龍章字,逆罪滔天一筆勾。
當夜五更,自有內侍黃門接將去了。
燕青起來,推道清早幹事,徑來客店裏,把說過的話對戴宗一一說知。戴宗道:“既然如此,多是幸事。我兩個去下宿太尉的書。”燕青道:“飯罷便去。”兩個吃了些早飯,打挾了一籠子金珠細軟之物,拿了書信,徑投宿太尉府中來。街坊上借問人時,說:“太尉在內裏未歸。”
燕青道:“這早晚正是退朝時分,如何未歸?”街坊人道:“宿太尉是今上心愛的近侍官員,早晚與天子寸步不離,歸早歸晚,難以指定。”
正說之間,有人報道:“這不是太尉來也!”燕青大喜,便對戴宗道:“哥哥,你隻在此衙門前伺候,我自去見太尉去。”燕青近前,看見一簇錦衣花帽從人捧著轎子。燕青就當街跪下,便道:“小人有書劄上呈太尉。”宿太尉見了,叫道:“跟將進來。”燕青隨到廳前。太尉下了轎子,便投側首書院裏坐下。太尉叫燕青入來,便問道:“你是那裏來幹人?”燕青道:“小人從山東來,今有聞參謀書劄上呈。”太尉道:“那個聞參謀?”燕青便向懷中取出書呈遞上去。宿太尉看了封皮,說道:“我道是那個聞參謀,原來是我幼年間同窗的聞煥章。”遂拆開書來看時,寫道:
侍生聞煥章沐手百拜奉書太尉恩相鈞座前:賤子自髫年時出入門牆,已三十載矣。昨蒙高殿帥喚至軍前,參謀大事。奈緣勸諫不從,忠言不聽,三番敗績,言之甚羞。高太尉與賤子一同被擄,陷於縲絏。義士宋公明,寬裕仁慈,不忍加害。高殿帥帶領梁山泊蕭讓、樂和赴京,欲請招安,留賤子在此質當。萬望恩相不惜齒牙,早晚於天子前題奏,早降招安之典,俾令義士宋公明等早得釋罪獲恩,建功立業。非特國家之幸甚,實天下之幸甚也!立功名於萬古,見義勇於千年。救取賤子,實領再生之賜。拂楮拳拳,幸垂昭察,不勝感激之至!
宣和四年春正月日,聞煥章再拜奉上宿太尉看了書大驚,便問道:“你是誰?”燕青答道:“男女是梁山泊浪子燕青。”隨即出來取了籠子,徑到書院裏。燕青稟道:“太尉在華州降香時,多曾伏侍太尉來,恩相緣何忘了?宋江哥哥有些微物相送,聊表我哥哥寸心。每日占卜,課內隻著求太尉提拔救濟,宋江等滿眼隻望太尉來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題奏此事,則梁山泊十萬人之眾,皆感大恩!哥哥責著限次,男女便回。”燕青拜辭了,便出府來。宿太尉使人收了金珠寶物,已有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