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度議取梁山泊宋公明一敗高太尉(1)(2 / 2)

次日五更三點,都在侍班閣子裏相聚。朝鼓響時,各依品從分列丹墀。拜舞起居已畢,文武分班列於玉階之下。隻見殿頭官手執淨鞭喝道:“有事出奏,無事卷簾退班。”隻見蔡太師出班奏道:“昨遣樞密使童貫統率大軍征進梁山泊草寇,近因炎熱,軍馬不服水土,抑且賊居水窪,非船不行,馬步軍兵急不能進。因此權且罷戰,各回營寨暫歇,別候聖旨。”天子乃雲:“似此炎熱,再不複去矣!”蔡京奏道:“童貫可於泰乙宮聽罪,別令一人為帥,再去征伐。乞請聖旨。”天子曰:“此寇乃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誰與寡人分憂?”高俅出班奏曰:“微臣不才,願效犬馬之勞,去剿此寇。伏取聖旨。”天子雲:“既然卿肯與寡人分憂,任卿擇選軍馬。”高俅又奏:“梁山泊方圓八百餘裏,非仗舟船,不能前進。臣乞聖旨,於梁山泊近處采伐木植,命督工匠造船,或用官錢收買民船,以為戰伐之用。”天子曰:“委卿執掌,從卿處置,可行即行,慎勿害民。”高俅奏道:“微臣安敢?隻容寬限,以圖成功。”天子命取錦袍、金甲賜與高俅,另選吉日出師。

當日百官朝退,童貫、高俅送太師到府,便喚中書省關房掾史傳奉聖旨,定奪撥軍。高太尉道:“前者有十節度使,多曾與國家建功,或征鬼方國,或伐西夏大金、大遼等處,武藝精熟。請降鈞帖,差撥為將。”有詩為證:

十路英雄用計深,分頭截殺更難禁。

高俅原不知行止,卻要親征奏捷音。

當時蔡太師依允,便撥十道劄付文書,仰各各部領所屬精兵一萬,前赴濟州取齊,聽候調用。那十個節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領軍一萬,克期並進。那十路軍馬?

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潁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原來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綠林叢中出身,後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都是精銳勇猛之人,非是一時建了些少功名。當日中書省定了程限,發十道公文,要這十路軍馬如期都到濟州,遲慢者定依軍令處置。

金陵建康府有一枝水軍,為頭統製官喚做劉夢龍。那人初生之時,其母夢見一條黑龍飛入腹中,感而遂生。及至長大,善知水性,曾在西川峽江討賊有功,升做軍官都統製,統領一萬五千水軍,棹船五百隻,守住江南。高太尉要取這支水軍並船隻,星夜前來聽調。又差一個心腹人,喚做牛邦喜,也做到步軍校尉,叫他去沿江上下並一應河道內拘刷船隻,都要來濟州取齊,交割調用。高太尉帳前牙將極多,於內兩個最了得,一個喚做黨世英,一個喚做黨世雄。弟兄二人見做統製官,各有萬夫不當之勇。高太尉又去禦營內選撥精兵一萬五千,通共各處軍馬一十三萬。先於諸路差官供送糧草,沿途交納。高太尉連日整頓衣甲,製造旌旗,未及發程。有詩為證:

匿奸罔上非忠藎,好戰全違舊典章。

不事懷柔服強暴,隻驅良善敵刀槍。

卻說戴宗、劉唐在東京住了幾日,打探得備細消息,星夜回還山寨,報說此事。宋江聽得高太尉親自領兵,調天下軍馬一十三萬,十節度使統領前來,心中驚恐,便與吳用商議。吳用道:“仁兄勿憂。昔日諸葛孔明用三千兵卒,破曹操十萬軍馬。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隻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隻顯他的豪傑。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弟兄,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是背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

比及他十路軍來,先叫他吃我一驚!”宋江道:“軍師如何驚他?”吳用道:“他十路軍馬都到濟州取齊。我這裏先差兩個快廝殺的,去濟州相近,接著來軍,先殺一陣。這是報信與高俅知道。”宋江道:“叫誰去好?”吳用道:“差沒羽箭張清、雙槍將董平,此二人可去。”宋江差二將各帶一千馬軍,前去巡哨濟州,相迎截殺各路軍馬,又撥水軍頭領準備泊子裏奪船。山寨中頭領,預先調撥已定,且不細說,下來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