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度議取梁山泊宋公明一敗高太尉(2)(1 / 2)

再說高太尉在京師俄延了二十餘日,天子降敕,催促起軍。高俅先發禦營軍馬出城,又選教坊司歌兒舞女三十餘人隨軍消遣。至日祭旗,辭駕登程,卻好一月光景。時值初秋天氣,大小官員都在長亭餞別。高太尉戎裝披掛,騎一匹金鞍戰馬,前麵擺著五匹玉轡雕鞍從馬,左右兩邊排著黨世英、黨世雄弟兄兩個,背後許多殿帥統製官、統軍提轄、兵馬防禦、團練等官,參隨在後。那隊伍軍馬,十分擺布得整齊。怎見得?飛龍旗纓頭逎逎,飛虎旗火焰紛紛,飛熊旗彩色輝輝,飛豹旗光華袞袞。青旗按東方甲乙,如堆藍疊翠遮天;白旗按西方庚辛,似積雪凝霜向日;紅旗按丙丁前進,火雲隊堆滿山前;皂旗按壬癸後隨,殺氣彌漫陣後;黃旗按中央戊己,鎮太將台散亂金霞。七重圍子手,前後遮攔;八麵引軍旗,左右招逎。一簇槍林似竹,一攢劍洞如麻。嘶風戰馬蕩金鞍,開路征夫披鐵鎧。卻似韓侯臨魏地,正如王翦出秦關。那高太尉部領大軍出城,來到長亭前下馬,與眾官作別。飲罷餞行酒,攀鞍上馬,登程望濟州進發。於路上縱容軍士,盡去村中縱橫擄掠。黎民受害,非隻一端。

卻說十路軍馬,陸續都到濟州。有節度使王文德領著京兆等處一路軍馬,星夜奔濟州來。離州尚有四十餘裏,當日催動人馬,趕到一個去處,地名鳳尾坡,坡下一座大林。前軍卻好抹過林子,隻聽得一棒鑼聲響處,林子背後、山坡腳邊,轉出一彪軍馬來,當先一將攔路。那員將頂盔掛甲,插箭彎弓,去那弓袋箭壺內側插著小小兩麵黃旗,旗上各有五個金字,寫道:“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兩手搦兩杆鋼槍。此將乃是梁山泊第一個慣衝頭陣的勇將董平,因此人稱為董一撞。董平勒定戰馬,截住大路,喝道:“來的是那裏兵馬?不早早下馬受縛,更待何時?”這王文德兜住馬,嗬嗬大笑道:“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你須曾聞我等十節度使,累建大功,名揚天下,上將王文德麼?”董平大笑,喝道:“隻你便是殺晚爺晚爺:繼父、後爹。的大頑大頑:大傻子、呆貨。!”王文德聽了大怒,罵道:“反國草寇,怎敢辱吾?”拍馬挺槍,直取董平。董平也挺雙槍來迎。兩將鬥到三十合,不分勝敗。王文德料道贏不得董平,喝一聲:“少歇再戰!”

各歸本陣。王文德吩咐眾軍:“休要戀戰,且衝過去。”王文德在前,三軍在後,大發聲喊,殺將過去。董平後麵引軍追趕。將過林子,正走之間,前麵又衝出一彪軍馬來。為首一員上將,正是沒羽箭張清,在馬上大喝一聲:“休走!”手中拈定一個石子打將來,往王文德頭上便著。急待躲時,石子打中盔頂。王文德伏鞍而走,跑馬奔逃。兩將趕來,看看趕上,隻見側首衝過一隊軍來。王文德看時,卻是一般的節度使楊溫軍馬,齊來救應。因此董平、張清不敢來追,自回去了。兩路軍馬同入濟州歇定。

太守張叔夜接待各路軍馬。數日之間,前路報來:“高太尉大軍到了。”十節度出城迎接,都參見了太尉,一齊護送入城,把州衙權為帥府,安歇下了。高太尉傳下號令,叫十路軍馬都向城外屯駐,伺候劉夢龍水軍到來,一同進發。這十路軍馬,各自都來下寨。近山砍伐木植,人家搬擄門窗,搭蓋窩鋪,十分害民。高太尉自在城中帥府內定奪征進人馬,無銀兩使用者,都充頭哨出陣交鋒;有銀兩者留在中軍,虛功濫報。似此奸弊,非隻一端。有詩為證:

無錢疲卒當頭陣,用幸精強殿後軍。

正法廢來真可笑,貪夫贓吏競紛紛。

高太尉在濟州不過一二日,劉夢龍戰船到了,參見太尉。高俅隨即便喚十節度使都到廳前,共議良策。王煥等稟複道:“太尉先叫馬步軍去探路,引賊出戰,然後即調水路戰船去劫賊巢,令其兩下不能相顧,可獲群賊矣。”高太尉從其所言,當時分撥王煥、徐京為前部先鋒,王文德、梅展為合後收軍,張開、楊溫為左軍,韓存保、李從吉為右軍,項元鎮、荊忠為前後救應使。黨世雄引領三千精兵,上船協助劉夢龍水軍船隻,就行監戰。諸軍盡皆得令,整束了三日,請高太尉看閱諸路軍馬。高太尉親自出城,一一點看了,便遣大小三軍並水軍一齊進發,徑往梁山泊來。

且說董平、張清回寨說知備細。宋江與眾頭領統率大軍,下山不遠,早見官軍到來。前軍射住陣腳,兩邊拒定人馬。隻見先鋒王煥出陣,使一條長槍,在馬上厲聲高叫:“無端草寇,敢死村夫!認得大將王煥麼?”對陣繡旗開處,宋江親自出馬,與王煥聲喏道:“王節度,你年紀高大了,不堪與國家出力。當槍對敵,恐有些一差二誤,枉送了你一世清名。你回去罷,另叫年紀小的出來戰。”王煥聽得大怒,罵道:“你這廝是個文麵俗吏,安敢抗拒天兵?”宋江答道:“王節度,你休逞好手。我這一班兒‘替天行道’的好漢,不到得輸與你!”王煥便挺槍戳將過來。宋江馬後早有一將,鑾鈴響處,挺槍出陣。宋江看時,卻是豹子頭林衝來戰王煥。兩馬相交,眾軍助喊。高太尉自臨陣前,勒住馬看。隻聽得兩軍呐喊喝采。果是馬軍踏鐙抬身看,步卒掀盔舉眼觀。兩個施逞諸路槍法,但見:一個屏風槍,勢如霹靂;一個水平槍,勇若奔雷。一個朝天槍,難防難躲;一個鑽風槍,怎敵怎遮?這個槍使得疾如孫策,那個槍使得猛似霸王;這個恨不得槍戳透九霄雲漢,那個恨不得槍刺透九曲黃河;一個槍如蟒離岩洞,一個槍似龍躍波津;一個使槍的雄似虎吞羊,一個使槍的俊如雕撲兔;這個使槍的英雄蓋盡梁山泊,那個使槍的威風播滿宋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