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機四伏(2 / 2)

一頭獅子高高在上,向著一群動物怒吼。

會後,於德水回到辦公室,剛喝了口茶,李維勵打來了電話。李維勵是德道集團副總裁,在清華大學高級經理人研修班學習大半年了,年底就將畢業。這個時候的於德水不再正襟危坐,身體委靠在沙發裏,兩腳搭在茶幾邊沿,身心疲憊。他感慨身邊無人,隊伍青黃不接,幾個產業公司總經理推著不走,非得用鞭子趕。

李維勵笑了兩聲,說:“董事長,你就兩個肩膀,凡事不能總一個人扛著。要讓大家認識到我們現在還不是航空母艦,而是大海中的一個小舢板,風雨飄搖,危機四伏。”

於德水聽了這話頗感欣慰,這個得力幹將總能在關鍵時刻與自己心有靈犀。他把辦公會上的情形講了講,然後問:“一個大家庭如果當家人不再主事,對孩子們來說是不是一個最好的鍛煉機會?”

“董事長,你不是想告老還鄉吧?”

“我倒是想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幾年招來的經理人,日子過得太舒服,都養成大爺了。”之後,於德水告訴李維勵,他打算弄個“空降兵”放在總部,希望能起到點“鯰魚效應”。

“早該如此了。但我們集團的‘坐地戶’太多了呀……‘空降兵’怕要遭到圍剿。”

“也好,能衝出重圍的,還可用;半路潰敗的,不過是一個逃兵……”

兩人的通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突然悄無聲息,偌大的辦公室裏陡然冷寂起來。窗外,濃雲密布,仿佛是窗框鑲嵌起的一幅水墨重彩。

於德水想到了德道書店——方才,李維勵在電話裏說,他剛剛參加了萬聖書園的“管理者茶座”活動,這個活動是由書店組織的,把一些企業經理人請去,大家談讀書,交流管理心得,效果非常好……他十分清楚李維勵話裏話外的意思:德道書店病入膏肓,不做大手術,就沒救了。其實,他也是心知肚明。方今雅辭職後,書店展開了快速收縮,砍掉了六家外埠連鎖店,由圖書產業公司變成了德道大廈公司的一個事業部。副總裁陳懷丙因為兼任著大廈公司總經理,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書店的代理總經理——因為對外還要保留書店的整體形象。

兩年過去了,書店在與黑石書店、圖書城、新華書店的競爭中,節節敗退,敗局已定。幾天前,他收到業務部經理柳立立的一封郵件,反映的一些問題觸目驚心。她說書店拖欠出版社、供貨商1000多萬;骨幹員工流失殆盡,員工士氣低下;為了維持門麵,她大多數時間是跑到圖書批發市場拿貨,混得跟小商小販似的。她回憶自己還是大學生的時候,目睹了書店開業的盛況,許多著名作家、知名管理學者都來簽售,那情景恍如隔世。她直言不諱,書店不是不能東山再起,而是缺少一位領軍人物。

柳立立的話一針見血。他對這個女孩頗有好感。方今雅離開不久,柳立立建議將坐落在書店中的美術館撤銷,把藏畫撤下,將場地出租。他看重的不是一年幾十萬的租金,而是她在思考問題。

他慢慢地起身,到身後的書架前站了片刻,從上麵拿出《德道美術館藏畫集》,下意識地展開來,但翻了幾頁又合上了,似乎每一頁都很沉重。

方今雅遭人陷害,會與德道美術館的藏畫有關嗎?

他在腦海裏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之後,他給計財部部長孫正掛去電話,讓他將正茂公司抵債過來的那套房子,抓緊找人收拾幹淨,保證水、電、煤氣都好用,還要安上電話。

他想到一個管理學者說過的,在中國要想做個好老板,就像不小心生下一大堆小孩子,一天有擦不完的屁股。他當時苦笑著說,如果光是擦屁股還好,有的時候還要把屎吃了。

這個時候,小馬回來了,他彙報說:“那場車禍,可能確實如方今雅所說的,有人駕車故意相撞。如果是相撞造成的,她的車按理說應有擦痕,但現場勘察卻沒有……不久前警方破獲了一個案子,凶手因為緊張,車也從橋上掉了下去,車的右側敷著兩條三寸來寬的厚氈子。現在警方懷疑那次車禍,凶手可能采用了類似的手段。”

“小馬,這個事兒就由你配合交警大隊……記住,不能有第三個人知道。”他看著小馬點了頭,又說,“你去把王助理叫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