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後記(2 / 2)

生活到底是客觀現實還是一種心態?

有時我會這樣想:生活是什麼?窮人偶爾吃一頓肉就會很快樂,就能很深地體會快樂、幸福;而富人每天對著滿桌子的佳肴卻如同窮人對著稀飯醃酸菜蒸饃一樣的感覺。那麼生活是什麼?不就是一種心裏踏實與不踏實的感覺嗎。

書稿寫成後,有些片段朋友看過,讓我感動的是一位朋友評述:“好看。”在某種程度上,“好看”意味著淺顯、平庸的大眾文化作品,但我不完全這樣認為,“好看”也有它的深度。難道隻有那些艱澀難懂的理論和哲學才有深度?“好看”也許將艱澀難懂寓於平易近人吧。一部大眾作品也可以有情趣、有思想、有境界、有藝術性的。

還有一位友人看了某一章後說:“對我有很大的教育意義。”這正是我對這部作品寄予的厚望。是的,一部作品應該對讀者有影響的,要讓讀者能從中受到啟發,要有感觸、感想、感悟,至少要有感覺。

還有一位友人為了能找出書稿的不足,把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看了一遍又一遍,想從這部偉大的作品中感悟到的一些東西提醒我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說:“這兩天我再次讀了《平凡的世界》,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了,他把每一個人物都塑造得那樣豐滿,語言上情真意切,就連蘭香這樣的配角也有血有肉,那部小說寫得真好。”他還告誡我要以平常心對待自己的寫作,說:“你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忍得了苦痛,要有毅力!因為這個時代不需要純文學。除非你是名家,否則對讀者的認可別抱太大幻想。”

有幾位老師和友人讀書稿時都想到了《平凡的世界》,這讓我感動,更讓我緊張。那麼偉大的作品,怎麼敢和它相提並論呢?!

還有一位老師讀完後給了書稿這麼一段總結性的評論:“小說以楊飛、路愛玲的愛情為軸線,再現了陝北娃成長、奮鬥、成家、創業的艱辛曆程,描繪了一部陝北農村從封閉落後到發展變化的曆史畫卷,讀起來真切、感人,似身臨其境,猶飽嚐了一頓原生態的黃土文化大餐。”

還有幾位陌生的網友一再提醒我:讓文章起伏大些,再大些,再多一些矛盾衝突……

從頭至尾仔細看過這部小說並給予我許多指點和修改的是一位老師——鹽池縣實驗中學校長侯鳳章老師,他的散文、教學論文都寫得非常好,曾出版過一本散文集《火熱的羨慕》。書稿他仔細讀過,並作了一些刪改。這份真摯的、厚重的幫助我無以回報,隻有讓自己不斷地進步,隻有默默、誠摯地祝福他……

書稿完成後,對它抱有什麼樣的態度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認為作品一旦寫成,那就是社會上的事了,和作者沒有太大的關係。雖然作者的寫作離不開自己的生活和對生活的感受、感悟,離不開作者的思想,但是我還是不希望什麼對號入座。小說中的人物正如魯迅所言“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這些人物都有他的時代、階層、個性等代表性。我和那個路愛玲、楊飛沒有關係,我沒有他們的柔韌,沒有他們的頑強,沒有他們的才識,也沒有他們的個性。現實生活中我是一個簡單而隨和的人。

我想,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遷,生活如何變化,真摯、熱烈的愛情永遠值得讚美、值得謳歌!親情、友情、愛情永遠會是一個人最幸福的感受!還是引用作品中的那句話吧:“人的一生能產生一次真正的愛情是不容易的,好好珍惜吧!”“為愛,哪怕是一個不計後果的錯誤,也是值得犯的!”

對於我,想說的話遠遠沒有說完,以後我還要繼續說下去。

感謝寧夏人民出版社給予許多優惠的政策,感謝青年讀物編輯中心賀秀紅編輯給予那麼多的幫助,才使本書有機會與讀者見麵。

感謝我的親人,感謝我摯親的愛人和聰慧可愛的孩子在我寫作和生活中給予我的支持、幫助,也將這部我用心靈寫出的小說獻給他們!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沿著生命賦予我們奮鬥的精神繼續向前吧!

沙 粒

2007年1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