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伺機而動(2 / 2)

軍中謀士是戚懷瑾最先接近的人群,相比而言他們對息寧縣主的接受度也是最高的。這些謀士不比軍士,對這個推行了雕版之術的縣主崇敬有加。拿杜雨的話說,要不是息寧縣主他們大家這些日子抄檄文都要累死過去。戚懷瑾原先一直跟著陳子嘉,對兵法謀略自有見地。後來來大宇以後住在晉王府中,結交的都是天下名師名將,因此軍中謀士和她數日相談之後再無人敢輕看了她。

然而僅僅是這份不看低對戚懷瑾來說遠遠不夠,她的目標一開始就很明確。來軍隊是積攢自己立足大宇的資本的,在軍隊中有人望,有人脈,有話語權。這些靠和軍中謀士交好是不可能得到的,謀士本就是一個相對微妙的存在,多少軍中宿將自己也是胸有丘壑,謀士什麼的在這些名將麵前不過擺設。在中下層將士中,謀士的身份多少叫他們有些心生不服的。何況這些謀士們可不是來做義務工的,他們之間也爭權奪利各有派係,哪裏容的小外人輕易插進手去?

這群人個頂個的人精,想成他們手上分一杯羹可不是容易的事。隻要不觸動到他們的利益,更好是和他們在利益上保持一致性,那交好謀士絕對是一個強有力的籌碼。

既然身處行軍之地,既不能上陣殺敵又不能出謀劃策,那麼路子可就有數了。

好在病了這麼久自己在邊上也冷眼看清了軍營中大楷的形勢,也做過一些考慮,還不至於這時候手足無措。路嗎,一步一步別太晃,關鍵是要走得穩。

軍中紀律嚴明,入夜後無軍令隨意走動尋營兵是可以直接格殺的。趁著天沒黑戚懷瑾一個人來到軍中演武場,通常這個時候人相對來說比較少。

進到演武場果然稀拉拉隻有幾個人,大部分人都收拾走人了。倒是見到個熟人,唐世安還在那裏習射。這個當初將他一路帶回晉王大帳的人以不是當初的那種青澀模樣,這兩年唐世安的眉眼也漸漸長開,娃娃臉已經被成熟氣息取代。也許是由於和愛人情路受挫,這位高門顯戶出身的世家公子沉穩了很多。

唐世安這次來折柳營目標很明確,他要建立軍功。在家族中擁有話語權,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婚事爭取主動權,而不至於被別人隨意當眾家族利益的犧牲品。來折柳營是因為如今江南戰事吃緊,今年年成好,夏國也想靠著近幾年積累複興國本。夏朝如今的皇帝頗有治國手腕,因此昌平公主這裏壓力也很大。

唐世安這次投軍與之前在晉王軍中大不相同,去晉王軍中那更多是家族的安排,結好晉王,與晉王轉戰南北時熟悉各地風土和官僚。那更多是為自己以後出仕做準備的,至於軍功反倒是其次了,以母親說來自己的出生擺在那裏,保重自己才是第一位的。至於軍功,晉王怎麼也不會少了自己好處。因此在晉王帳中唐世安做的是親兵,雖然晉王沒沒身先士卒相對也還是比較安全的。

如今自己不顧長輩安排,貿貿然當眾自己投軍,家族想來會另外安排子弟入仕。

自己的婚事迫在眉睫,飛瓊等不起,家族地位可能動搖。這一切都換做無窮壓力壓在唐世安肩上,因此在折柳軍中十分賣力。到折柳營之後,和江南夏朝已經有數次戰事,唐世安屢有建工。再者他出生高貴,唐家數百年基業,多少門生故吏,世交通好。昌平公主又著意籠絡,在軍中地位扶搖直上。最希望夏朝傾國來犯的也許就是他了,現在需要的是一份曠世奇功。

唐世安在前線拚殺,一心想建不世氣功風光回去迎娶許飛瓊。韓王娶了徐家女做正妃,又有妹妹一番話,唐世安料定自己婚事必有曲折。因此著意立功,放棄和許飛瓊花前月下,千裏迢迢來投折柳軍。每每相思入骨便來演武場發泄一番。

今日見到戚懷瑾倒是出乎意料,戚懷瑾當初可以說是唐世安救回的,又與唐佩芝交好,因此唐世安與她一向也和睦。

因此停下與她攀談:“息寧今日也來習武?”

戚懷瑾低頭微笑,籠籠自己的風衣:“唐公子武功越發出眾了!瑕身單力薄,隻恐有心也難有成就。”

唐世安看看戚懷瑾,瘦削如風中綠竹。雖自有一般風骨傲人,也難免有弱難經風之嫌。再想想她從京中輕裝來此,一路走了將近兩月,到軍中又一直病倒現在,還真不是能習武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