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會『說話』。
真相永遠隻有一個,證據是探究真相的唯一鑰匙。
湖州的趙三和周生是一對好友,平時不分彼此,親如手足。一次,兩人商約雇傭熟人張潮的船,一起到京都販賣綢緞。
這一天黎明,周生吃完早飯,帶了行李銀兩,匆匆來到江邊,這時,張潮的船早已停候在那裏了。周生老遠就問:“張兄,趙三來了嗎?”
“還沒來哪!”
周生跳上船後,兩人等呀等,一直等到日上三竿,眼看就要錯過潮水了,張潮急了:“周兄,錯過潮水,今天就到不了京都啦!”
周生坐立不寧,焦躁不安:“昨晚明明講好的,天一亮,各自到江邊登船……”
“莫不是睡過頭了?”
“不會吧!”
“要不是得病了?”
兩人左思右想,反複猜測,這樣又過了半個時辰,抬頭看看,總不見趙三的影子。無奈,張潮和周生隻得返身回城,直奔趙三的家。隻見趙三家門關得緊緊的。張潮敲著門,拉直喉嚨喊道:“三娘子……”
屋裏傳出女人的聲音:“哎——誰呀?”
張潮又用高高的嗓門回答說:“是我們哪!要開船啦,官人怎麼還不來?”
趙三的妻子孫氏一聽,神色慌張地開了門,驚詫地說:“他早就出門啦,怎麼還沒有上船?”
兩人聽了,對望一眼,周生說:“走,再到江邊去看看!”
張潮和周生重又回到江邊,跳上船一看,艙內仍是空無一人。周生驚慌萬分,哪裏還顧得上做生意,匆匆和張潮說了幾句,心急如火地趕到趙三家,和孫氏一起滿城尋找,還是不見趙三的蹤影。到了第三天,周生見仍是杳無音信,心裏懼怕,擔心遭受連累,急忙寫了一張狀紙,從兩人相約外出經商,一直到和張潮一起去趙家敲門問訊,一五一十地寫得點滴不漏,寫完後馬上遞呈縣衙報案。
縣令薑文淵接到狀紙,從頭到底看了一遍,仰天大笑:“哈哈哈,凶手在也!”
旁邊的文書疑惑地說:“老爺隻看了狀紙,就知道凶手是誰了?”
薑縣令遞過狀紙,說:“狀紙上寫得明明白白!”
文書接過狀紙,瞪大眼睛,一連看了三遍,滿腹狐疑地問:“老爺,這紙上哪兒寫著啊?”
薑縣令指點著說:“你看這一句。”
文書念道:“小人和張潮來到趙家,張潮隔門喊:‘三娘子’……”
“好,就是這一句!”
文書肚裏像是裝了個悶葫蘆:“這一句?”
薑縣令笑著說:“叩門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內無丈夫!”
文書一聽,拍案叫絕:“對呀,如果知道趙三在家,怎麼會不叫趙三的名字而喊‘三娘子’呢?凶手正是張潮。”
薑縣令立即發簽捕拿張潮到案,嚴詞審問後,張潮招供。
原來,那天趙三一早就到了江邊,見時間太早,就躺在船艙裏和衣而睡。
張潮乘趙三熟睡之際,偷偷解開他帶來的包裹,見內有銀三百兩,頓時生了謀財害命之心。他當場擊昏趙三,又綁上石頭將他沉入江底。張潮自以為幹得神不知鬼不覺,誰知一聲“三娘子”,一語泄露了天機。
(呂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