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年紀不小了,晉王那邊也是擔心夜長夢多,因此,兩邊說好了之後,晉王直接進宮,求了當今聖上一紙賜婚的旨意,後來京中也不知道出了什麼變故,幹脆就定下了婚期,秦家那邊由秦昌代替秦昭迎娶,然後一路護送宜陽郡主往邊城而來。
宜陽郡主一行自然快不起來,因此,在路上耗了小半年時間才到了邊城,好在他們一行人很是不少,因此,路上並沒有發生什麼波折。
秦昭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變成了已婚人士,時隔近半年之後,才算是見到了自個的妻子。
宜陽郡主在秦昭看來,還是個少女,她生得頗為明豔,雖說經過了一路奔波,但是臉上並沒有什麼厭煩之色,反而帶著一些好奇。
秦昭看到宜陽郡主這般,就先鬆了口氣,這樣就很好,起碼她看起來並沒有對這一路奔波有什麼怨恨之心。
不過,這會兒秦昭也不可能跟宜陽郡主有多少交流,秦昌這邊卻是帶來了秦家的態度還有天京那邊的一些消息。
邊城這邊的貓膩,有心人都知道一二,有人卻是直接在聖上那裏提了一耳朵,聖上對於邊城的事情並不了解,但是,很多事情從來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若是真的邊城甚至是朝堂裏頭有人跟狄戎勾結,那麼日後萬一出現什麼劇變,隻怕到時候,中原又是一場生靈塗炭。聖上心中也頗有顧忌,畢竟,他也就是猜測而已,並沒有真實的證據,另外就是,邊城這邊幾個領兵的,多半是將門出身,要麼就是他們的心腹,何況,朝中不少武官重臣曾經也在邊城那邊待過,或者是跟那邊有些關係。聖上光是盤算了一下之後,心裏就是嚇了一跳。
聖上年紀很少不小了,如今開始也覺得精力不濟,已經在培養太子,太子如今也二三十歲的人了,別的都好,就是子嗣上頭有些不爭氣,至今竟是隻有一個女兒,之前倒是有過一個兒子,前些年卻是因為一場風寒,夭折了,至今就沒有第二個兒子了。
不過,之前有一兒一女,自然說明太子能生,因此,聖上也沒有因此生出易儲的念頭。本朝對於儲位一向有著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太子是聖上的嫡長子,先天上占據了禮法的優勢,這麼多年來,也沒有什麼劣跡,品德上也沒什麼問題,對聖上這個父皇也很是尊重,因此,就算是想要易儲,你也找不出什麼借口出來。
何況,聖上兒子也不算多,其他幾個兒子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如意之處,因此,聖上自然也不好生出易儲的念頭來。何況,將來太子就算是真的無子,從兄弟那裏過繼一個,也是合適的,因此,聖上便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如今已經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個的衰老,已經沒有多少精力解決問題了,這事牽扯太大,尤其牽連的人多半都有兵權,稍有不慎,就會出了大亂子。
聖上本來就是個溫吞的性格,而且從來都喜歡求穩,從不行險,因此,即便知道朝中一些弊病,卻也對此睜隻眼閉隻眼。這次事情鬧得太大,聖上也是頗有些擔心,卻想著是不是能夠用溫水煮青蛙一樣的手段解決,慢慢地將涉事的人給排除出去,提拔跟此事沒什麼牽連的人。
因此,秦昭便入了聖上的眼。聖上若是想用一個人,自然會將他祖宗八代都查得清清楚楚,秦昭的身世來曆很快就查了個明明白白,聖上頓時就放了心,秦昭這樣有汙點有能力的人,用起來最方便,若是日後不能用了,那麼,找幾個禦史攻擊一下秦昭的私人品德,那也就什麼事也沒有了,因此,晉王那邊說了之後,聖上就有了想法,先是下了賜婚的旨意,然後就催促晉王趕緊讓宜陽郡主嫁過去,他好安排。
這次送親的人裏頭,就有聖上的人,名義上是保護宜陽郡主這一路上的安全,實際上卻是到邊城來查看情況,想辦法在兵不血刃或者是沒太多動靜的情況下,將問題解決的,其中自然也有人會監視秦昭,若是秦昭也牽扯到其中,他們自然也有辦法動手。
秦昌那邊知道得不多,畢竟,此事牽連太大,聖上幾乎沒有跟幾個外臣說起,更不會跟秦家說。但是,一般情況下,兩個家族之間的婚事,從最初訂親開始,幾個步驟下來,花個兩三年時間都是不出奇的,有的時候,準備時間越長,更顯得婚事鄭重,雙方身份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