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七十九章(2 / 2)

鄭王妃的女兒如今也到了及笄之年,不過婚事上頭,鄭王妃自個出身鄭家,也有些看不上自家丈夫選的那些人家,她並不甘心讓女兒隨便找個小門小戶的人家嫁了,因此卻是一直蹉跎。

秦家看上的大半其實是鄭王妃,鄭王妃雖說父母早逝,但是她是鄭家長房嫡女,即便出嫁了,跟鄭家依舊關係比較親密,另外,秦昭在外領兵,晉王雖說是藩王,也沒什麼實權,卻深得當今信任,若是有晉王在其中轉圜,秦昭在外也能更加順利一些,不至於受到什麼掣肘,邊城那邊即便有人想要對秦昭如何,也得考慮這一層。

鄭王妃一開始其實是有些猶豫的,倒不是秦昭哪裏不好主要還是秦昭在邊城,女兒要在邊城成婚,那麼離自個就太遠了,她這輩子就這一個女兒,視她如珠如寶一般,哪裏舍得女兒遠嫁。

不過秦家那邊說得也有道理,秦昭二十出頭就已經是左將軍,過兩年再升遷,頂多十年時間,也能從邊城回京任職了。何況,從另一個角度說,當今年紀也不小了,晉王跟如今的太子可算不上非常親密,等到太子登基之後,晉王就算不樂意,隻怕也得就藩了,鄭王妃到時候自然得跟著走,那樣的話,女兒嫁到京城跟嫁到外地也是沒多少區別的。

鄭王妃想想也是,秦昭這麼多年下來,如果說他不是青年才俊,其他人更是算不上了,自家女兒是郡主,不像是公主,日後兒女還能有個爵位什麼的,因此,嫁得好日後才能過得好。秦昭文武雙全,秦家拿出了秦昭原本在雍州的時候寫過的一些詩詞,看著就知道,他並不是什麼粗枝大葉的人,反而應該是個挺細心體貼的性子,因此,鄭王妃自然是答應了下來。

晉王那邊也有想法,他皇兄年紀不小了,他跟太子又遠了一層,太子有自個的兄弟,到時候他兄弟也想著效仿晉王賴在京城,太子跟那些兄弟可算不上親近,到時候肯定頭一個將晉王攆回去。晉王可不想去封地上去,天京多麼繁華熱鬧,他日子是過得多滋潤,到了封地上,一方麵封地偏遠,不比天京繁華舒適,另一方麵還得被那些地方上的官員盯著,想要跑遠一點都不行,那可就沒意思了。

因此,晉王也想要加大自個這邊的籌碼,而若是有個在外領兵的女婿,那麼,自家留在京城,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就算是自家那個太子侄子登基了,也得對自個這邊客氣一些,因此,鄭王妃那邊一開口,晉王就忙不迭答應了下來,並拍著胸脯保證,自己一定給女兒一份豐厚的嫁妝。

秦家那邊將一切都談妥當了之後,才給秦昭傳了信,裏頭跟秦昭說了這門婚事的種種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因為娶的是宗室郡主,以後秦昭自然不必將家眷留在京城充當人質了,因為秦昭自個勉強也能算是宗室了。

另外,秦家給秦昭也說了一下他那個未婚妻的情況,晉王家這位郡主封號是宜陽郡主,生得頗為美貌,另外並不是什麼嬌弱的女孩子,反而性情活潑,喜愛弓馬,性子也頗為堅韌。

秦昭對此不置可否,這年頭他也別指望什麼自由戀愛,或者是自個在邊城這邊娶個差不多的妻子,邊城這邊能夠與秦昭門當戶對的可不多,他又不是那種寒門出身,上官會將女兒嫁給他,最麻煩的就是,秦昭如今的身份,日後妻兒自然是不能留在邊城的,得到京城去由朝廷供養,日後聚少離多,能有多少感情。

秦昭原以為秦家給他說的應該是一些秦家的姻親故舊家的女兒,哪知道直接就選到了宗室頭上,不過,雖說信裏麵說那位宜陽郡主性子堅韌,但是人家也是嬌生慣養長大的,能不能適應邊城這邊的生活,還是個問題呢,別搞得一廂情願,到時候人家女孩子不樂意,那就不好了。

秦昭卻也不好拒絕秦家的好意,秦家的考慮的確也很是在理,因此,秦昭直接回信,答應了這門婚事,請秦優這個族長代為處理。

秦優那邊也是雷厲風行,沒多久,秦昭就接到了一封信,說是那位宜陽郡主已經往邊城這邊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