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亭雖說多年來一直能夠得到周家的支持,他的名望也確實給周家帶來了不少好處,可是,若是周彥亭這麼一開口,周家那邊就把族中的女兒送出去,難免也有些不甘心,秦昭根基還是太淺了。跟其他家族不同,因為周彥亭的關係,周家對秦昭算得上是知根知底的,秦昭的出身來曆,周家差不多是一清二楚。
周家一部分覺得,秦昭在秦家畢竟不是核心的弟子,世家雖說會多處下注,但是,真正嫡係的子弟,也不會貿然犯險,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便是如此!秦昭跑到邊城,秦家卻是處在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秦昭若是能幹,打開了局麵,秦家自然能夠得到好處,而秦昭若是失敗,秦昭在秦家不過待了兩年,跟秦家的關係也就是那樣,算不得感情深厚,也不會有幾個人為他說話,到時候,舍了也就是舍了。
周家不少人將秦昭當做了秦家馬前卒一樣的角色,對秦昭拋出來的那互市計劃也不看好,何況,周家的女兒都是嬌生慣養的,秦昭掛著雍州秦氏的出身,實際上從小在嶽溪縣那種小地方長大,這就決定了秦昭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眼界,可以說,在這方麵,秦昭說不得不比寒門士子強到哪裏去。
世家女嫁給寒門子弟的也有,不過真正過得下去的不多,雙方三觀不同,到時候,隻怕還會有些齟齬生出,琴瑟不諧,聯姻什麼的,也便沒多大意義了,到時候不翻臉就是好的了。
因此,周家那邊對此很是猶豫,雖說不好駁了周彥亭的麵子,但是最後還是準備拖延時間,隻說還是想要再看看,畢竟,周家族女不少,挑選個合適的也得花上一些時間,總不能到時候人選不對,回頭叫人家生出什麼不滿來吧!
周彥亭接到周家的信,就是搖頭不止,大家都想要等,真要是等到秦昭功成名就了,到時候搶的人也就多了,真要說起來,江州周氏其實比雍州秦氏還稍微差了一點呢,雍州秦氏也就是朝中高官不多,但是基層官員裏頭,秦家的人卻是不少,看著不聲不響,實際上,秦家的潛勢力卻很是不差。
但是江州周氏這些年其實卻是有些青黃不接了,不是家中有族學,有傳承,就一定能有出息的子弟的,若是資質不足,那也是白搭。
周家如今就是如此,嫡係資質出眾的很少,想要通過科舉出仕吧,出頭的時候年紀不小了,想要通過舉薦吧,不是科舉出身,終歸上升還是困難了一些。
周彥亭也不過就是在清流的圈子裏頭有些名聲,在官場上,人家可不一定賣一個大儒的麵子,說白了天底下的道理不是站在仁義上頭,而是誰拳頭大,誰就有道理,隻不過,這些被偽飾在那光鮮亮麗的表麵下罷了。
周彥亭看好秦昭,固然有著愛才之心,其實也是想著周家,秦昭頂多一二十年時間就能出頭,到時候念著他的麵子,提攜周家一二,等到周家年輕的一代成長起來,周家也能起來了。結果周家卻是不這麼想,周彥亭有的時候也後悔,若是他不告訴周家,秦昭真正的出身,也就沒那麼多麻煩了,結果如今,周家倒是先挑剔上了。
周彥亭琢磨一番之後,覺得總不能強壓著周家選個族女出來,嫁給秦昭,到時候說不定結親不成反成仇了!周彥亭最終長歎一聲,族人眼光不長遠,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總歸自個這把老骨頭還在,秦昭那邊總要念著他的情分,因此,最終,周彥亭這邊也隻得作罷。
秦昭那邊,跟周彥亭也是有著書信往來的,周彥亭覺得他就算是從軍了,也不能放棄了讀書,因此,還在書信中考校秦昭的學問,另外,將自個珍藏的一些孤本珍本叫人抄錄那麼一份,也寄給秦昭,叫他沒事就看看。
秦昭自然心中感念周彥亭的指點,當初若非周彥亭開口,秦昭壓根不知道,自家外祖居然有這般來曆,也不可能找到雍州秦氏。沒有這重光環,秦昭從軍的話,縱然以他的本事見識,也能出頭,但是卻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就爬到如今這個位置,說不得如今頂多也就是個隊正。畢竟,再大的本事,總得給你施展的地方才行。
而京城那邊通過了互市的試點之後,秦昭這邊,盧明遠給了秦昭三年的時間,這三年裏頭,西州衛這邊就完全由秦昭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