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之前立下的功勞不足以他升職,畢竟,越往上,也越難升遷,畢竟,隊正和伍長之間相差的說是一倍的手下,但是其實也就是多五個人而已,到了旅帥,相差的就是十倍,九十個人了。校尉到偏將,中間差的也有八百個人,但是在王上,差的就是四千。
秦昭固然率領自個的手下,不僅保住了西州衛,還殺了不少狄戎人,但是距離升職加薪,還是有挺長一段距離的。不過,盧明遠對於秦昭在自個眼皮子底下弄出了五六十個騎兵的事情卻是睜隻眼閉隻眼,另外,還跟秦昭說了一句,作為副將,身邊親兵的數量也是可以提一提的。
親兵什麼的,一向是不算在整個編製裏頭的,一般對於親兵的支出,也多半是將領自個負責,親兵沒有確切的軍職,拿的軍餉也就是尋常精兵的餉銀,而另外的,就需要他們護衛的對象自個支出。
因此,各個將領挑選親兵,多半都是從族人或者是自家世代的家奴中挑選,一方麵肥水不流外人田,親兵的待遇可不差,另一方麵,在關鍵的時候,親兵將會麵臨更加危險的處境,普通的兵丁若是遇到戰敗之類的情況,可以四散跑掉,但是親兵就得一直護衛在將領身邊,甚至到頭來得戰至最後一人,總之不能讓自個護衛的對象出什麼問題。
因此,這些親兵自然得保證他們的忠心,要不然,遇到危險,這些親兵跑了,那找他們又有什麼意義呢?族人出身,他們得保證家族的利益,家奴出身的更是如此,若是主家出了問題,別說軍法了,便是家法也饒不了他們,他們還有家人在主家為奴呢!
就像是秦昭之前做校尉的時候,他前任的前任,因為是寒門出身,身邊雖說後來做了校尉之後,自個也挑了幾個親兵出來,也就是從自個營中挑出來的。但是,他們的忠心程度自然是有問題的,根本就沒有那個不惜自個的性命,也要保護上官的意識,因此這才叫那位倒了黴。
秦昭自然也不能重蹈覆轍,他這會兒沒辦法從秦家那邊找人,不過,秦家那邊也很是幹脆,秦優在知道秦昭升職之後,就已經在準備給秦昭的親兵,秦家如今生意做得大了,幹脆讓一些族人直接跟著商隊到了西州衛這邊,讓秦昭從中挑選。
秦昭自然是領了秦優的好意,從中又挑選了二十個人,補足了自個親兵的編製。依舊以秦平義為首,叫他們幾個老人先帶著訓練。
不過,秦昭總不能一直從秦家那邊挑選親衛,秦昭還是想要培養出一些屬於自個的人手出來的,而且,老是依靠秦家那邊,難免叫秦昭覺得有些不夠安心,因此,秦昭琢磨著,自個如今也該暫時撇開秦家,有自個的班底了。
身後有個家族,而且秦昭還是半路加入的,對於秦昭來說,雖說有好處,但是秦昭心中也存著一些警惕之心,畢竟,誰知道秦家什麼時候覺得自個對秦家有害了,會不會將自己給賣了呢!
秦昭在秦家的時候,身邊自然也有家仆服侍,都是秦優從自家的家奴中挑選出來的幾戶人家,一家子全給了秦昭,但是,秦昭跟他們才相處多久,秦昭可不相信,手上有賣身契,他們就會真的對自個俯首帖耳,忠心耿耿,賣身契就是一張紙而已,要真是有用,天底下還有逃奴或者是奴大欺主這種事情嗎?
秦昭對於秦家的世仆家奴那是不怎麼放心的,人家就算是忠心,忠心的也是秦家,秦昭這個半路才認祖歸宗的算什麼呢,秦家承認他,他是主子,秦家不承認,他就是敵人。
因此,秦昭早就有心培養自個的人,隻是之前一直沒有抽出空來,也沒有那個條件,不過以後三年,西州衛都是秦昭的地盤了,秦昭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多,因此,之前的想法也可以操辦起來了。
對於培養的對象,秦昭也有一定的想法,邊城這邊別的不多,孤兒卻是不少,而且活不下去的人也不少,人市上常有自賣自身的,而且價格非常低,畢竟,邊境這邊消費水平在這裏,大戶人家不缺人,一般人家自個還未必養得活呢,幹嘛要多添幾張嘴。
秦昭琢磨了一番之後,便弄了個初步的計劃,這種事情,世家也是做慣了的,逢到災年,便是世家壯大的時候,一方麵兼並土地,一方麵隱匿人口。官府對此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世家要是不出手,官府就得想辦法賑濟。世家這邊隱匿收容的人口越多,官府那邊需要花費的錢糧越少,大家都省心。何況,當地的官員多半是世家出身,或者說也打算擠入世家的行列中去,他們還得靠著世家治理地方,因此,對於這些事情,自然是默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