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二十八章 揚名(1 / 2)

對於這些士兵的訓練無非就是力量,耐力還有持久力之類的,這一營並非弓兵營,也不是什麼到盾兵營,他們的製式武器便是長矛,做到隊正伍長,才能多出刀盾來,在往上,到了旅帥校尉,不光已經有了防衛能力還可以的盔甲,也可以自個挑選合手的武器了。

因此,對於底層士兵來說,教他們什麼花俏的招式,那壓根就是胡鬧,他們需要的無非就是雙手持矛,最需要練習的也就是一個動作,那就是刺敵,至於拿長矛格擋什麼的,那簡直是瞎胡鬧,長矛除了矛頭那點地方之外,杆子就是木頭的,還不會是什麼好木頭,什麼白蠟杆之類,難道不要錢嗎?而用平常的木頭做了,就簡單得多了,隻要矛頭沒什麼大問題,稍微打磨一下,然後換根木杆就行了,木杆斷了的話,也能當做短矛用。

因此,秦昭到任之後,直接就將營中士兵的訓練濃縮成了列隊跑圈,出矛刺敵,除此之外,就是教這些士兵識字。

這年頭,知識卻是非常高大上的,軍中即便是一些基層的軍官,認識的字也不會很多,因此,軍中的命令正常都是靠著傳令兵口口相傳,或者是通過一些約定的旗語什麼的,真正需要寫在文書上的命令,那真是不多,畢竟要是在戰場上,上頭送上來一條命令,結果接到的人是個半吊子,連蒙帶猜將意思理解錯了,那就倒黴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些人不想識字,後世知識來得容易,因此有些人喊什麼知識無用論,哭著喊著不想上學,九年義務教育都不想讀完,但是如今,尤其是已經有了成熟思想的成年人,對於知識的渴望那是後世的人幾乎難以想象的,在他們看來,能識字,簡直是三生修來的福氣,因此,在聽說秦昭表示,為了叫他們日後別搞得連軍令都不認識,準備教他們認識幾個常用字的時候,一個個對秦昭的好感度簡直是直線上升,雖說暫時還比不上之前那位,但是差得也不太多了。

秦昭也沒打算讓這些士兵認識太多的字,這兒的啟蒙書籍相當於什麼急就篇,蒼頡篇什麼的,對於普通士兵來說,還是深奧了一些,很多字也用不上。因此,秦昭打算自個搞出一個啟蒙書籍來,首選便是三百千,隻是三字經裏頭原有世界的典故太多,百家姓又要考慮到這個世界諸多士族的想法,就算拍皇帝的馬屁,將皇族排第一個,但是那些士族呢,誰在第一層次,誰在第二層次,他要是隨便照抄排列下來,接下來為了這個排序問題,他能叫人給敲悶棍從年頭敲到年尾!

因此,秦昭直接就是拿出了千字文,他將一整篇的千字文直接以正體字弄了一大塊氈布寫了下來,直接掛在了校場外麵,訓練之餘,就教這些士兵念幾個字,腦子靈活一點的,一天記個三四組不成問題,按照秦昭的說法,好歹認識了幾個字,日後起碼給家裏寫信什麼的,也用不著求人了。

這篇千字文這與一幫原本就不識字的文盲或者是半文盲來說,卻是不知道其意義所在,隻覺得一句四字,讀起來簡單順口,學起來也容易,多比劃幾次,也就記下來了,但是傳出去之後卻是引起了一番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