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許先生有個一書房的書,在嶽溪縣已經是被人羨慕不已了,而秦家大房的藏書樓整整三層,書架上滿滿當當,每年光是曬書都能叫下人累個半死,可見底蘊如何。
秦家之前因為天災還有民亂不得不舉家暫時南下避禍,臨走的時候,各房別的東西沒有多管,卻是連夜將所有的書以油布包裹,裝入樟木箱中,埋到了地下,幾年後回來,重開族學,沒幾年又能夠培養出一代人出來。
秦家在這年頭算是知識的壟斷者,秦昭原本就喜歡讀書,見了這麼一整棟藏書樓的書,簡直是如獲至寶,恨不得天天泡在藏書樓裏頭。
這個世界的文化與地球上的古中國文化足有六七分相似,多有近乎一致的思想,不過這麼多年下來,自然也有了多種流派,為了鞏固皇權,同樣經曆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皇權與臣權的鬥爭一直在持續。
科舉最初出現,皇帝大肆提拔寒門子弟,結果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寒門子弟一方麵缺乏足夠的胸襟見識,因此,在處理事務上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容易想當然,急功近利,不知道鬧出了多少笑話乃至禍端。另一方麵,這些人出身不高,驟然成為了人上之人,或許一開始還能夠保持自個的本心,想要實現自個的理想,但是到了後來,貪腐受賄,做得比誰都瘋狂,不知道引起了多少民怨。
加上當時的皇帝得罪了世家,世家在其中推波助瀾,沒多久就是群雄並起,遍地狼煙,導致那個成立了不足百年的皇朝兩世而亡。這才有了後來的大楚。
大楚皇室也是世家出身,不過站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屁股決定腦袋,世家成了皇族,也得為自個考慮,因此,依舊推行科舉製度,甚至讓科舉製度變得更加完善起來。
科舉再完善,知識不普及也是無用,當時世家同樣人才輩出,很快組成了聯盟,反正我們隻要壟斷了知識,你就算科舉又如何,信息不對等,難道考同樣的試卷,世家子弟還贏不了那些寒門士子不成?
數百年來,世家跟皇族算是形成了脆弱的平衡,皇帝不對世家趕盡殺絕,觸犯世家的底線,世家也樂得讓一些寒門子弟出頭,隻是那些寒門子弟真的身居高位之後,其實同樣也會向著世家這個方向發展,隻不過成功率不算高而已。
秦昭在秦家的藏書樓第一次看到了整個大慶如今的世家士族譜係,頓時為之驚駭,秦家在其中老實說不過是二流,也就是在雍州附近還算是有些名望而已,另有一些頂級的世家,如燕州陸氏,相州李氏,汝州顏氏,玢州蔣氏,論起影響力,便是皇室也不過如此了。
當然了,士族譜係裏麵也有一些世家因為各種原因沒落甚至是除名了,也有改頭換麵的,不過,秦昭卻是從中看到了危機,數十年前那一場變故,北地一些大一些的世家還好,一些原本就有些沒落的中小世家卻是遭受了嚴重的打擊,有幾家因此除名,再也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後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