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這邊的行動力很強,聽說秦昭還有行李留在客棧,立馬就派人將行李什麼的都拿了過來,然後就給秦昭安排了一個小院,跟秦昊他們幾個日字輩的堂兄們比鄰而居。
這些堂兄都已經是成人了,就算沒有生子,也都已經娶妻,已經不再去秦家族學那邊讀書了,當然也是因為他們差不多也都有了功名的緣故。秦家為了自保,整個家族,每代出仕的人頂多也就是十多個人,大多數一般也就是做個地方官,另外就是在雍州這邊做個主簿縣丞之類的小官,有的甚至就是給一些姻親家的子弟或者是一些王孫貴族做做幕僚什麼的。三品以上的大員頂多也就是一兩個,若是下一代真有人非常出色,那麼,就要讓前麵的人幹脆告老還鄉。
這也是如今大多數世家的生存之道,他們不能叫皇家覺得,滿朝都是你們家的人,叫人生出提防之心來,那樣可就不那麼美妙了!對於秦家來說,朝堂上能夠發出聲音,保障家族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家族的長久傳承。因此,有個把人在皇帝麵前露露臉,不至於連消息都不靈通就已經足夠了,不會去想著什麼權傾朝野,把持朝綱。流水的皇朝,鐵打的世家,這才是世家的存身之道。
因此,對於秦昭絕了科舉之路,秦家人並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些時日,秦昊秦昌他們經常跟秦昭一塊兒讀書,在一起談古論今,秦昭或許因為之前一直消息不通,所得的信息不夠,很多東西並不知道,但是,思維極為敏捷,而且不拘常理,天馬行空,常常一語中的,即便是秦優秦卓等人,也是讚歎不已,心裏總算知道,周彥亭那等高傲乖僻,很多時候都顯得目下無塵之人,為什麼居然會收秦昭做弟子,還親自寫了不少信件給秦昭鋪路了。
見得秦昭這等才學,秦優已經決定,不論如何,要將秦昭留在秦家,以秦昭的才智,給他更多的施展空間,秦家怎麼著也能再出一個名士,對於秦家可是大有好處。隻是秦優怎麼也沒想到,秦昭居然已經打定了主意,孝期一過就去從軍,若是他知道的話,隻怕就要斟酌一番了。
秦昭這些日子以來,算是見識了秦家的底蘊,光是秦家大房的藏書樓,就叫秦昭歎為觀止。
這年頭可不比後世,書本來得太容易,紙質書一次印刷就是成千上萬本,電子書花點小錢,隨便就能下載個幾個G,弄個讀書軟件,一輩子都看不完。
這會兒也有印刷術,卻是雕版印刷,成本極高,一本書就要製造幾十上百張的雕版,稍有疏漏,一張雕版差不多就廢了,而且,雕版能夠印刷的次數也是有限的,次數一多,成品就會更加模糊不清,就得重新製作,算是人力物力的成本,雕版印刷出來的書本價格很是不低,要不然,也輪不到一些貧苦的讀書人靠著抄書賺錢。
印刷如此,紙張在這年頭同樣也是奢侈品,一方麵是配方的問題,另一方麵還是那句話,這種手工作坊出來的東西,生產周期長不說,產品質量很難得到控製,產量也比較有限,誰家手裏頭有一刀上等的紙張,足以成為圈子裏麵被羨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