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鳴 第二十六章 院試(2 / 2)

周彥亭見柳昭有些驚訝,微微對他頷首,不過這邊本來就有不少考生,也沒有突出柳昭來,倒是旁邊的一些考生竊竊私語起來。

周彥亭的名聲實在是太大了,周彥亭出身江州周氏,少年成名,考中舉人之後,便遊學天下,得了眾多大儒名士的讚許,遊學三年之後,他進京參加會試,又是一舉中了會元,殿試上又是被點為榜眼,直接入了翰林院。

周彥亭性格耿直,翰林院三年之後,便入了禦史台,做了禦史,不知道參了多少人,當時的聖上便是先皇,先皇也是不耐煩了,後來因為立儲之事,又是惡了先皇,礙於周家,也沒有真的治罪,不過卻是直接將他塞進了國子監,因為在聖上那裏留下了壞印象,周彥亭卻是仕途一直不順,尤其後來當今登基,因為當年周彥亭上書阻止先皇立他為儲君,更是對周彥亭心懷不滿,因此,周彥亭幾十年在國子監都沒挪過窩。

與他仕途不順相比,周彥亭的學問卻是日漸精深,無論是詩賦還有文章,每每轟傳天下,不到四十歲,已經是天下有名的大儒,這樣的人,聖上卻不肯大用,自然有礙名聲,聖上也覺得周彥亭在自個眼皮子底下蹦躂實在是叫人心氣不順幹脆就將周彥亭外放做了學政,到處輪著來,這邊便輪到了長寧府。

周彥亭也是年初剛到的長寧府,他卻是個謙遜低調的人,即便是查看當地教化,也很少大張旗鼓,往往是微服私訪,長寧府卻是也有不少進士舉人甚至還有致仕回鄉的官員,都曾經上門求見,不過周彥亭卻沒有對他們如何另眼相看,這會兒他對著柳昭的方向微微點了點頭,頓時一幫人都激動了起來。

柳昭到了府城之後,就聽說了周彥亭的名頭,不過一開始也沒想到,周彥亭竟然是那樣一個人,不過想想也很合理,之前他就覺得那老者不是什麼尋常人,如今一見,卻是印證了他的猜測,他也沒有因此受寵/若驚,這樣的人物,什麼樣的青年才俊沒見過,自個若是因此沾沾自喜,卻是把自個看得太高了。

因此,柳昭不過是驚訝了一下,很快恢複了常態,看在周彥亭眼裏,卻是柳昭寵/辱不驚,對他更是高看了幾分。

各自入了號房,柳昭這回的號房位置算不得好,附近卻是恭房,好在當年,柳昭在原始森林裏頭,更惡劣的環境都經曆過,因此,並沒有真的因此受到什麼影響。

柳昭的考試一如既往非常順利,第三天考策論,題目竟然是農桑之術,柳昭頓時就放了心。柳昭並沒有提太多超出這個時代的東西,不過是提出了篩選良種,改良農具等尋常手段,然後又是提出了對於農業的保護,比如說,平糶法,當然是改良版本的,更強調了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幾樣寫完,柳昭還有些意猶未盡,最後還是收了筆,畢竟,那些就超出了他應該有的見識了,這並不是他的本意。

將文章重新謄抄了一遍,檢查了一番發現沒問題之後,柳昭便交了卷,接下來能做的,便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