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當日考中童生都有些僥幸,這次自然是榜上無名,他也沒有太過失望,跟柳昭告辭之後,便收拾了包裹,跟幾個同樣是嶽溪縣的落榜童生結伴一起回去了。柳昭將他們送出了城門外,看著幾個人有些寥落的背影,
府試和院試都是在府城舉行,因此中間隔的時間並不長,府試落第的自然早早都回去了,準備著參加院試的也在抓緊時間,多看幾本書,多寫點文章什麼的。尤其,從院試開始,就要加入策論了,策論寫得怎麼樣,完全就決定了你的未來。
柳昭當初在圖書館的時候,卻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看地方誌以及相應的古籍資料,他家鄉地處江南,那邊自古以來都是科舉大省,柳昭有一段時間對這方麵非常感興趣,卻是看了不少當時科舉的文章,主要是八股文。
不要以為後世說什麼八股文古板空洞,扼殺人才什麼的,就以為八股文都是一些嚼之無味的糟粕,真要說起來,也就是到了後期,八股文才變得真正有些不合時宜了,哪怕到了後來,各種公/文還有類似的考試,還是參照了八股文的一些格式的,最典型的,就是上學的時候作的議論文,也就是白話版本的八股而已。
別說什麼八股如何誤國,沒有八股的時候考詩賦,詩賦對什麼治國也未必有多大用處。
八股文能夠流傳數百年,自然有自個的獨到之處,這種規格格式固定的文章,容易寫好不容易,但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去做,卻是不容易出什麼大岔子。
因為科舉幾乎是人們跳出自個所在階級的唯一渠道,因此,跟科舉相關的產業也是蓬勃發展,比如說,策論,原本在青禾鎮上,柳昭還沒什麼感覺,鎮上就一家書肆,賣的也就是些尋常的書本,還有紙筆之類,別的書很少。
但是到了嶽溪縣,書肆就有好幾家,裏麵的書的種類也多了很多,等到到了府城,書肆裏麵的書那就更多了,除了跟科舉相關的書,另外,什麼才子佳人的話本,一些文人寫的什麼遊記,還有百工雜科之類的雜書,什麼都有,如今院試在即,賣的最好的卻是時文。
所謂時文,便是曆年院試及第者的策論範文,不僅是長寧府的,還有其他州府的,甚至還有各府一些舉人甚至是進士的策論。
這些範文不管是真是假,這會兒哪怕是用最粗劣的雕版印刷出來,都叫人一搶而空,很多人抱著一大堆的各種所謂的名家範文,天天在嘴上念念有詞。
柳昭也隨大流買了幾本,看過了之後,發現其實有些文章已經有了八股文的雛形,開始講究起對仗排偶來了,這樣的文章其實很受考官的青睞,畢竟,這種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更有韻味,自然更容易得高分。
琢磨了一下之後,柳昭幹脆開始回憶起自個之前看過的那些八股文,自個也嚐試著寫了起來,虧得如今並不限製格律,也不限製字數什麼的,要不然,以柳昭如今的水平,想要寫出一篇真正合格的八股文,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到柳昭連續做了幾十篇似是而非的八股文,漸漸開始上手之後,院試也開始了。
進了貢院之後,柳昭有些驚訝地發現,長寧府的學政,這次的主考官周彥亭,赫然就是柳昭上次見到的那個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