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篇小說 塗自強的個人悲傷(方方)(9)(1 / 3)

母親已經愛上城市。隻用了半年,她就覺得跟山裏比,她這過的才叫日子。而實際上,她住在武漢最貧民窟的地方。母親常說,多好,上廁所都不用出大門了;多好,不用燒柴了,火一碰就著。眼睛被柴煙熏了半輩子,天天流淚,現在也止了;多好,也不用去擔水,冷水熱水一擰管就有;多好,隻需要走幾步就能看到大街,比咱鎮上都熱鬧好多;多好,屋裏夜晚亮閃多了,不像山裏,一個鬼火,屋角都照不見;多好,想吃麵條,開水一泡,就有得吃,煮都不用煮……

這些話,母親一天嘮叨幾回。原以為沒有了山,沒有了開闊的自然,沒有了屋前屋後的園子,沒有了豬和雞,沒有了熟悉的環境,母親會不習慣。沒料到母親卻說,新有的比沒有的要多好多哩。塗自強想,這就是了。原來母親的心與我是相通的呀。

母親的腿尚未完全康複,走路依然一瘸一拐。塗自強便讓她盡量待在家裏休養。但料理家事,母親已經沒有問題。早上,塗自強上班後,母親便清掃屋子洗衣服。塗自強已教會她用電飯煲,也教會她用煤氣爐。中午,塗自強多不回家,母親便吃頭天的剩飯。下午沒事,她便拜拜觀音,然後睡覺。有時也瘸著腿,晃出門,在附近跟煮茶葉蛋的太婆聊聊天,又跟擺攤的老頭扯扯閑。她的鄉音太重,人家聽不太懂她說什麼。反過來也一樣,她也聽不太懂人家所說。可是有幾句,她還是聽明白了,就是大家都說她有福,啥事不用做,有兒子養。她便頗為得意。塗自強經常回得很晚,有應酬時,她便關燈自睡。每天能見到母親或聽到她的鼻息,塗自強有心安感。他覺得比起之前自己一人在此掙紮心裏要踏實得多。

塗自強在一家暖氣公司工作。他依然沒有任何存款。低微的底薪和業績提成,讓他養活兩個人不是輕鬆的事。而且忙碌之中,他的心經常無端空虛,沒來由地心煩意亂。在夜晚,他常常會想起采藥,想起她挺著大肚子的身影。時而也會想起食堂裏中文係女同學。行在路上,忍不住也朝著那些衣著暴露的女孩張望。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母親說,去說個媳婦吧。塗自強便雙手一攤,說現在哪有條件,養不活哩。

公司的女孩也不少。但似乎沒有人將他當男人。中午吃飯,他總是買最便宜的盒飯。女孩子們一邊把肥肉扔進他碗裏,一邊教訓說,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塗自強不反駁,隻是笑笑,心裏卻想,得多大的底氣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呢?

一個細眉的女孩,是塗自強喜歡的。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湊到她身邊吃飯。大家便笑說,看來塗自強春心萌動了哩。細眉女孩卻直接說,要動也別動到我頭上。你要房沒房,要錢沒錢,不是我的菜。

塗自強不服氣,便說,我年輕,難道以後掙不到?再說了,一起打拚的愛情才更可貴呀。

其他女孩便都笑道,就你?在城裏連半個關係都沒有,租間石牌嶺的破屋子,家裏還蹲著個老娘,找你還不死定了。

男同事們也都笑得一哄,說塗自強你就死了心吧。這裏的女人,都是想找有錢的主過舒服日子,沒人會跟你一起打拚到等你有錢的時候。這都什麼時代了?你還指望有愛情?

是呀,現在不是他的時代。他的時代屬於十年之後,或者更遠。因為,塗自強想,他眼下根本給不了任何一個女人幸福。他唯有豁出命去打拚,才可能扭轉自己的局麵。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沒有女人就沒有吧,這是天定的命運。他必須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好在他有耐心。

10

天開始有了寒氣,母親的腿終於能像正常人一般行走了。漸漸的,她在家裏待不下去。她不停地嚷嚷說,好好一個人,閑在這裏,不種地不喂豬也沒個正經事做,這都活成啥樣了?塗自強聽在心裏,覺得她說得是,嘴上卻說,忙了半輩子,再閑半輩子,也行哩。

有一天,塗自強跟著項目經理一起談下一棟商業大樓的供暖合同。項目經理很高興,便說,走,晚上我請你吃飯。兩人便下了車。門邊一家熟悉的招牌令塗自強心裏一暖,他說,去這家吧,不錯的。我在這打過工。

於是兩人走了進去。餐館老板見塗自強帶客人來,大為高興,說大學生好久沒來了,我們還怪想你哩。後麵請的小工沒一個趕得上你。後麵大廚也聽說是塗自強點的菜,量便給得足足的。最後還多送了一盤雞爪子。

吃完,與項目經理分手,塗自強留了一步。他突然覺得母親可以到這裏來打打工。於是問餐館老板是否要人。老板說這時候人手還好找。說完又說,如果你願意來,我當然歡迎。

塗自強便笑,說我現在的工作還不錯哩。又說,我是想幫我媽找個事。然後講述了他在春節後的經曆。最後說,我媽沒文化,見識少,我不知道她能做什麼。可是洗菜洗碗應該沒有問題。

老板想了想,說養了你這樣的兒子,你媽應該人也不錯。不過,年齡大了,動作慢,工錢不可能像年輕人那麼多。

塗自強見老板有意,忙說,錢少點沒關係,就想讓她有個事做做。

事情就這樣解決了,兩人約定,明天就過來試試。做得來,就留下做,做不來,老板說,你也知道,我這是小本經營,養不起人的。塗自強忙說,當然當然。

塗自強很興奮,但也有擔心。母親畢竟從未在外做過事,也不善與人打交道。整個晚上,塗自強都在教她。母親雖吵著要出去做事,臨到頭上,卻也有幾分膽怯,那份神情,就像小孩第一次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