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駐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駐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駐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駐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駐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的差。
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有所區別:一是核算範圍不同。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都隻計算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而國民生產總值對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都進行計算。二是價值構成不同。社會總產值計算社會產品的全部價值;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增加的價值,即增加值,不計算中間產品和中間勞務投入的價值,國民收入不計算中間產品價值,也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價值,即隻計算淨產值;
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可以計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率)。
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
(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
(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淨增或淨減)、出口與進口差額的總和。
(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淨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彙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指一個國家(地區)的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一般1年)內以貨幣表現的全部最終產品(含貨物和服務)價值的總和。
道·瓊斯指數:經濟的晴雨表
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曆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Jonesindustrialaverage)。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製的。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采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製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最初的計算方法是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當遇到股票的除權除息時,股票指數將發生不連續的現象。1928年後,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就改用新的計算方法,即在計點的股票除權或除息時采用連接技術,以保證股票指數的連續,從而使股票指數得到了完善,並逐漸推廣到全世界。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製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
(1)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製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
(2)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製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
(3)以15家著名的代表美國公用事業和煤氣公司和電力公司股票為編製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
(4)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為編製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其30種成分股是美國藍籌股的代表。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這個神秘的指數的細微變化,帶給億萬人驚恐或狂喜,它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財務指標,而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號。
該指數主要反映美國股票市場的總體走勢,涵蓋金融、科技、娛樂、零售等多個行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目前由《華爾街日報》編輯部維護,其成分股的選擇標準包括成分股公司持續發展,規模較大、聲譽卓著,具有行業代表性,並且為大多數投資者所追捧。
道瓊斯指數作為最有權威性的一種股票價格指數,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有以下三方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