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如何從財經新聞中洞察經濟大勢——讀懂財經新聞要學的經濟學(2)(1 / 3)

2009年7月1日亞市早盤,美元指數在經曆了隔夜尾盤的止跌回升後,暫時穩於80.00關口上方。由於上一個交易日美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沒能進一步支撐市場的樂觀情緒,特別是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再度回落,消費者對目前經濟和就業形勢以及未來經濟和就業前景的看法仍然十分悲觀,受此影響,美元再度受到投資者避險買盤的抬升進而走高,不過漲幅有限。

世界大企業聯合會在2009年6月3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回落,尤其是對未來6個月經濟活動的預期指數出現下降。數據顯示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49.3,該數據遠低於此前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所預計的56.0,5月份修正後的指數為54.8。6月份現狀指數由5月份的29.7降至24.8,初值為28.9;6月份消費者對未來6個月經濟活動的預期指數降至65.5,5月份為71.5,初值為72.3。同時,消費者對目前就業形勢以及未來就業前景的看法也變得更為悲觀。受此影響,投資者對美元的避險需求再度被激發,美指也在該時段迅速攀升至80.00位置上方。

什麼是消費者信心指數?為什麼亞市的貨幣彙率會和消費者指數聯係在一起?

20世紀40年代,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調查研究中心為了研究消費需求對經濟周期的影響,首先編製了消費者信心指數,隨後歐洲一些國家也先後開始建立和編製消費者信心指數。1997年12月,中國國家統計局景氣監測中心開始編製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在廣泛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於2002年年初,在省市一級率先建立了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製度。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反映消費者信心強弱的指標,是綜合反映並量化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評價和對經濟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預期以及消費心理狀態的主觀感受,預測經濟走勢和消費趨向的一個先行指標。

消費者信心指數由消費者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構成。消費者滿意指數是指消費者對當前經濟生活的評價,消費者預期指數是指消費者對未來經濟生活發生變化的預期。消費者的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分別由一些二級指標構成:對收入、生活質量、宏觀經濟、消費支出、就業狀況、購買耐用消費品和儲蓄的滿意程度與未來1年的預期及未來2年在購買住房及裝修、購買汽車和未來6個月股市變化的預期。

根據經濟學的理論,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消費者信心(或情緒)歸根結底是消費者對其家庭收入水平的估價和預期的反映,這種估價和預期建立在消費者對各種製約家庭收入水平因素的主觀認識上。這些因素主要包括: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失業率、物價水平、利率等。一定時期這些因素的變動必然使得消費者信心(或情緒)產生變化,而消費者信心(或情緒)的變化導致其消費決策的改變,從而影響經濟發展的進程。消費者信心指數就是對消費者消費心理感受變化的測度,它是通過居民住戶調查搜集資料,采用一定的統計方法計算得到的反映消費者信心變動程度的指標。

目前國際上對消費者信心(或情緒)調查采用的通行做法是問卷調查法。問卷的設計緊密圍繞以下幾個內容:經濟發展形勢、家庭收入和就業、物價水平、消費或購買意願。每一方麵由兩類問題構成:對現狀的看法和對未來的預期。前者指消費者對上述幾個基本方麵當前整體狀況的評價;後者指消費者對幾個基本方麵未來一段時期(如半年或1年)發展變化趨勢的估計或預期。例如,美國會議委員會發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自1967年開始至今調查問卷隻含有5個問題,分別是:對目前經濟形勢;就業形勢的評價;對未來6個月經濟形勢;就業形勢;家庭總收入的估計。

在調查問卷中每一個問題一般有三個答案:肯定的(積極的)、否定的(消極的)和中性的(不變),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看法或判斷選擇其一。指數通常以加權平均法得出,結果以百分點表示。隨著具體計算方法不同,指數的取值有兩種:一是取值在0~200之間。100是中值,表明消費者的信心(或情緒)是一種中立態度。0表明極端悲觀情緒,200反映的則是極度樂觀情緒。二是取值在0~100之間。50是中值,100反映的則是極度樂觀情緒。前麵提到的美國會議委員會發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屬於第一種取值形式。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分別計算現狀評價指數和預期指數,以及綜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數的基期可以選擇計算的初期為100(或50),也可以某一特定時期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基期值。例如,美國會議委員會發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自1967年開始發布,基期就以1967年初為100,每2個月發布一次。從1977年6月開始,改為每月一次。至1986年起以1985年的各月平均值為指數基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