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投資股票、基金還是房地產,普通人都希望找一種既安全又可以帶來投資回報的方法,因為大多數普通人可能一生隻投資一到兩套房產,或者把退休金或其他的餘錢拿出來放在股市裏,因為自己是沒有精力也沒有這個專業知識去投資,無論投資什麼,回報和安全都是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聽到有人投資賺了100萬元,你不要眼紅,而是看他投入多少,看回報率一定要看收益和投入的百分比,而且還要看風險和操作手段,有多大風險,自己是不是能夠承擔得起。
投資是生活中的大事,完全的不虧損誰也不能保證,但是如果能按照以下的原則投資,一定會讓你最大化減少風險:
(1)在不知道該投資什麼的時候,千萬要把錢緊緊地攥在手裏,不要輕易投資。如果決定投資股市了,在不知道該選擇哪隻股票的時候,也千萬不要投資。如果一個公司你不能用一句話來描述它,就不要買它的股票,一句話,諸如,這公司成長速度很快,這公司潛力很大,而不是囉唆地講一堆這個指標、那個指標,結果卻沒有一個明晰的判斷。這種方法也適合於房產,購買哪個房產公司的房子,也可以這樣來思考。
(2)不要期望過高,投資裏最忌諱的是貪欲,當你期望過高的時候,你就容易做夢,醒不了,要知道很多情況下,投資的回報率能達到10%就已經很不錯了。你期望你的投資回報率能漲到多少,總想吃最大的西瓜,結果很可能是連芝麻也吃不到。不要看到某隻股票上漲,你也就去追捧,記住,公司的股票和公司是有區別的,有時候,股票隻是一家公司不真實的影子而已。
(3)不要低估風險,在購買股票的時候,不要想著自己賺多少,而是要先想自己能賠多少,而且不要相信債務大於資金的公司有什麼法寶,盡量不去操作ST股票[對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specialtreatment),由於“特別處理”,在簡稱前冠以“ST”,因此這類股票稱為ST股],因為有的公司現在股票市值雖然好,但是其可能通過發行股票或借貸來支付股東紅利,但終歸有一天會陷入困境的。
(4)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除非你非常有錢,否則就不能把賭注放在一兩個公司上,也不要相信那些隻關注一個行業的投資公司。
(5)盈利是唯一判斷公司股票走勢的指標,無論分析師和公司怎樣吹噓,記住一個原則,盈利就是盈利,這是唯一的標準,而且堅持投資一定要自己獨立判斷,不受別人影響。
投資本身玩的也是數字,所以科學的計算利潤就很必要,一定不要被感覺迷惑,要有真實的數據依據,投資的時候,一旦對某項投資產生懷疑要立刻拋棄,因為在實際操作的時候,直覺是很重要的。以上的投資方法,雖然不能保證完全不虧損,但堅持這樣的投資策略卻是最安全的,即使虧也虧不了太多。
股票:不能不懂的資產增值手段
一個和尚從來不炒股,也從來不想炒股,但是他卻被人生硬地拉進了股市,拿著自己僅有的香火錢,開始了他的股市生涯,但是和尚終究是和尚,怎麼也開不了竅,別人買入的時候,他不買,別人賣的時候,他不賣;當股市上漲的時候,很多人搶購,但和尚卻說,阿彌陀佛,錢財乃身外之物,錢讓給他們去賺吧;當股市下跌的時候,和尚卻說,“阿彌陀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灑家來拯救你們,都賣給我吧”。結果和尚從來沒被套住,而且他在股市下跌時候買的股票大漲,別人卻是為自己提前割肉後悔不已。在股市裏這麼多精明的商人都沒賺到錢,但和尚就這麼輕易地就賺到了很多錢。
如果你在1965年投資1萬美元巴菲特的股票,35年後的今天你的財富已經積累到5000萬美元,正好是美國標準普爾指數同期投資報酬率的100倍。巴菲特在11歲時候,就以38美元開始投資股票,而今天他的財產規模已經積累到了60億美元。
巴菲特是怎麼投資的呢?市場上關於巴菲特的書籍琳琅滿目,向巴菲特學習什麼,巴菲特教你炒股票,幾乎巴菲特這個被稱為美國股神的英雄成了股壇上的神話。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曾花600萬美元購買了和巴菲特吃頓午餐的權利,接著著名的私募人趙丹陽同樣花600萬美元和巴菲特共進午餐,巴菲特一個什麼樣的神話,讓人們如此頂禮膜拜,他靠什麼投資技巧,使他在一生的投資中百戰百勝,號稱永遠不會賠錢的炒股人。
市場上的讀物,講到巴菲特的時候隻講到了一個貫穿他一生的,也是眾所周知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所謂價值投資,就是選好有成長潛力的公司,購買股票,長期持有,巴菲特號稱是決不做短線。所以很多中國人都學習巴菲特的思路,買一隻股票長期持有。於是有的投資人就買了中國工商銀行的股票,不管市場行情如何波動,他一樣不管,一句話:他要學巴菲特,一筆投資持有好幾年,不見什麼成效,高漲時候也不拋,低穀的時候也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