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為什麼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一定要懂的實用金融學(2)(2 / 3)

虛擬經濟:摸不著但看得見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隻有兩個人,我們稱之為燒餅甲、燒餅乙。他們每個燒餅賣1元錢就可以保本。

一個遊戲開始了:燒餅甲花l元錢買燒餅乙一個燒餅,燒餅乙也花l元錢買燒餅甲一個燒餅。燒餅甲再花2元錢買燒餅乙一個燒餅,燒餅乙也花2元錢買燒餅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燒餅甲再花3元錢買燒餅乙一個燒餅,燒餅乙也花3元錢買燒餅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隻要燒餅甲和燒餅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燒餅甲和燒餅乙都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的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1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在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市場上來了一個人,說了句:“一個燒餅的成本價就是l元”。一語驚醒夢中人,人們也在突然間發現燒餅確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於是,人們爭相拋售,燒餅的價格急劇下降。

這時,誰賺了錢?就是占有燒餅最少的人!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它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詞語,最為普遍的解釋,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係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幾個白天黑夜都夢想著發財的人,使用了很多手段,如辦廠、養牛羊、挖礦山等,但這些行動的最終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發財無門的他們,便想出一個妙招:

他們拿著一些寫著麵值1元的紙片對一群同樣也渴望發財的傻瓜說,你們看,我們這裏有一些神奇的紙片,它們不是貨幣但它們比貨幣還值錢。它們代表一座不斷長高的金山,你們可以通過它神奇的升值來獲得很多貨幣。你們看,現在這些紙片就已經升值了,我們可以把它們一張賣5元錢。於是傻瓜們一擁而上,搶購為先,他們花5元買一張紙片。

後來沒有買到的傻瓜就以10元、20元甚至100多元的價格從前麵的傻瓜手裏買那些紙片,並且還給那些騙子交手續費。因為每個傻瓜從前麵一個傻瓜的經曆中獲知這張紙片還會升值,並且有更大的傻瓜以更高的價格買下它們,這樣他們就可以賺更多的錢。然而直到有一天,傻瓜們發現那些紙片其實連1元錢也不值,於是最後以最高價格買到那些紙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

賺了錢的傻瓜樂嗬嗬去買另一種紙片,希望發更大的財。而那些成了最大傻瓜的人、賠了夫人又折兵,拿著那些曾經風光過的紙片哭爹喊娘無濟於事後,便莫名其妙地懷疑起這懷疑起那來。

虛擬經濟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某甲急需購買某種貨物,但他本人沒有足夠的資金,而某乙手頭正好有一筆錢閑置未用,於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數額的錢,許諾在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一種雛形,它通過借款與還款的循環活動而獲得增值。這時某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隻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虛擬經濟具有如下四個基本特征。

1.高度流動性

實體經濟活動從生產到實現需求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但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隻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大。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無紙化、電子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可完成。

2.不穩定性

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更多地取決於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3.高風險性

由於影響虛擬資本價格的因素眾多,這些因素自身變化頻繁、無常,並不遵循一定的規律,且隨著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交易規模和交易品種不斷擴大,使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變得更為複雜和難以駕馭,再加上非專業人士受專業知識、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資金、時間精力等多方麵限製,虛擬資本投資成為一項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