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裏你一定很奇怪,對衝基金怎麼會在經濟全麵蕭條的背景下賺那麼多錢呢?到底什麼是對衝基金呢?
對衝基金(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意為風險對衝過的基金,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美國。早期的對衝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於農產品市場和外彙市場。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買空賣空、風險對衝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套期保值者一般都是實際生產者和消費者、擁有商品將來出售者、將來需要購進商品者、擁有債權將來要收款者、負人債務將來要償還者等。這些人都麵臨著因商品價格和貨幣價格變動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對衝是為回避風險而做的一種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風險用期貨或期權等形式回避掉(轉嫁出去),從而使自己的資產組合中沒有敞口風險。比如,一家法國出口商知道自己在3個月後要出口一批汽車到美國,將收到100萬美元,但他不知道3個月以後美元對法郎的彙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將蒙受損失。為避免風險,可以采取在期貨市場上賣空同等數額的美元(3個月以後交款),即鎖定彙率,從而避免彙率不確定帶來的風險。對衝既可以賣空,又可以買空。如果你已經擁有一種資產並準備將來把它賣掉,你就可以用賣空這種資產來鎖定價格。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衝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衝的內涵,演變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複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杆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這種金融遊戲的好處是它可以給基金投資者非常高的回報。原因是對衝基金可以操控比自有資本大得多的交易,因為它可以用“賣空”過程中獲得的現金去“買空”。有時候對衝基金可以控製比自有資本大100倍的交易,這意味著如果它控製的資本上升1%或者它的負債下降1%,它的資本就會翻一番。
這種金融遊戲的壞處在於對衝基金虧損起來也非常快。如果市場變化與對衝基金的估計相反,很容易就會耗盡對衝基金的資本或者至少可以損失到使它喪失賣空的能力,也就是說,那些借給對衝基金股票或者其他資產的債權人會要求還債。
對衝基金的組織結構一般是合夥人製。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夥,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管理者以資金和技能入夥,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由於對衝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因而在美國對衝基金的合夥人一般控製在100人以下,而每個合夥人的出資額在100萬美元以上(不同的國家,對於對衝基金的規定也有所差異,比如日本對衝基金的合夥人要求控製在50人以下)。由於對衝基金多為私募性質,從而規避了美國法律對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
對衝基金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裏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它們都曾創造過高達40%~50%的複合年度收益率。喬治·索羅斯是一個匈牙利難民出身的美國企業家。1969年他成立了量子基金。索羅斯一向擅長在經濟危機中逆市賺錢,他的代表作是在1992年“黑色星期三”中,瘋狂沽空英鎊,擊潰英倫銀行,並在這一役中獲利多達15億美元。
此事源於1990年英國加入了歐洲貨幣體係的彙率機製(ERM),這是一套作為向統一歐洲貨幣體係過渡的固定彙率機製,然而英國不喜歡這套被迫加入的製度。雖然法律上各個國家都是平等的,但實際上,每個國家都向德國中央銀行的貨幣製度看齊。同時,以較高的彙價基礎進入歐洲彙率機製的英國,處在比較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中,其政府的支持率越來越低。盡管官員們堅決否認英國會退出歐洲彙率機製,但總是存在煩人的疑問:這些官員是否真的這麼想。199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製的不穩定隻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機敏地意識到英國日益高漲的泡沫經濟必然令當局將英鎊貶值,德國馬克將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馬克。他的策略是:當英鎊彙率未跌之前用英鎊買馬克,當英鎊彙率暴跌後賣出一部分馬克即可還掉當初借貸的英鎊,剩下的就是淨賺。在此次行動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賣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1個多月的時間內淨賺1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失了60億美元,此次事件以英鎊在1個月內彙率下挫200名而告終。
毫無疑問,對衝基金已經蹂躪了世界市場。考慮到對衝基金這條金融大鱷的巨大危害性,在倫敦金融峰會上各國達成共同打擊國際金融市場上容易興風作浪的對衝基金以及避稅天堂等投機勢力的共識,將把對衝擊基金納入監管範圍。看來這條金融大鱷的前景不那麼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