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為什麼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一定要懂的實用金融學(1)(3 / 3)

通過彩票賺錢的幾率非常渺茫,從數學角度來看,買彩票中獎的概率要小於去買彩票的道路上被汽車撞死的概率。每年全世界出車禍而死的人數以萬計,但是中了上億美元大獎的卻沒有幾個。通常賭場的賠率是80%,甚至更高,但依然吸引著太多的人去賭博,這些都是因為人們希望小成本換取大收益的期望太大了,太多的人希望一夜暴富。

投資也是這樣,人們購買股票或期貨,就是希望看好這隻股票或期貨,可以猛漲。但在多數情況下,還是猛漲的少,投資和賭博、彩票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人在操作的時候無法控製自己的貪欲,即使再科學的計算,也不能阻止心靈的衝動。舉個例子,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所損失價值的估計高出得到相同東西價值的兩倍,比如一個賭徒帶了幾千元錢去賭場,他希望賺回100元,當他賺了100元的時候,他肯定會很高興,但在下一次賭博的時候,他輸掉了100元,盡管沒有賠沒有賺,但他還是覺得自己虧了,因為人們一般對損失所感受到的痛苦要遠遠大於擁有所帶來的快樂,類似這樣的心理特征,在投資、賭博和彩票上表現的都是一致的。所以有時候,越輸越賭,希望把輸掉的錢贏回來;投資也是這樣,越賠越想多賺;買彩票已經買了幾張了,錢不能白花,於是就還想繼續買。

但投資和賭博還是有顯著不同的地方:投資要求期望收益一定是大於0的,而賭博不要求,每筆投資人們都是希望可以賺錢的,但買彩票和賭博不是這樣,人們買彩票雖然希望哪個得中,但不是每一個彩票都有這樣的預期收益,還有賭大小,不是每一筆都希望會贏錢,因為參與者本身知道這是隨機的。所以買彩票和賭博主要是僥幸心理在起作用,但是投資卻不是這樣的,投資需要對市場裏參與的眾人進行分析和預測,投資需要回避風險,賭博買彩票是要尋找風險,賭博是與隨機性博弈,而投資卻是與很多人進行零和博弈,也就是把大家夥的錢拿到我們腰包裏來,這與如何分析眾人的投資心理關係很重要,但還是有很多人帶著賭博的心理去投資,就像一開始我們提到的,100張照片,哪張臉蛋是最美的呢?因為無法猜測眾人的心理,所以隻好憑直覺,選擇一個最美的,押下寶,等眾人的投票結果出來了,再看是押對了還是押錯了。所以有人講用賭博的辦法來操作期貨,首先下1%或1元的賭注,如果輸了,賭注加倍,如果贏了,從頭開始再下1%或1元的賭注,理由是不管輸多少次,隻要有一次贏了,就可以扳回前麵全部的損失,反過來成為贏家,贏1%或1元。比如第一次你賭輸了,輸了2元,因為賭注是1元;第二次你又輸了,就輸了4元,因為賭注是2元;如果連續輸,賭注每次都加倍,賭注逐漸上漲到4元,8元,16元……在這個過程中隻要你贏一次就全贏回了,然後再從頭開始以1元起步。這樣的方法是賭博的一種不錯的方法,但是操作期貨就沒太多必要,因為期貨一開始可以操作一個100萬元的單子,如果賠了20萬元(期貨不會全賠,與賭博不同),下次接著再操作200萬元的單子,這樣一直下去,希望一次贏了可以都賺回來,這樣沒有太多意義,因為期貨的隨機性不大,它主要依靠市場價格的預測,賭博對下次出現的機會是一點也拿不準的,而期貨卻是自己根據信息的判斷有一定的把握的,與其一點點的投資,還不如一下子就投資進去。

賭博的心態在投資中經常出現,有時候人們覺得投資本身就是賭博,有的人投資能賺錢,有的人投資總賠錢,以為是運氣的因素。其實不是,理智的分析能力還是占第一位的,當然無論怎麼樣分析也不可能把市場全部看清楚,但科學的分析在投資中會減少損失。

對衝基金:索羅斯的智慧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衝基金行業獲得極大的發展,其表現引人注目,從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和1994年債券市場危機,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世界似乎越來越不得安寧。許多人指責對衝基金是金融風險之源,特別是導致了亞洲金融危機。

就在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全麵蕭條的時刻,金融雜誌《Alpha》2009年4月13日的一則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國際著名對衝基金投資者索羅斯自2007年美國陷入經濟危機至今,總共大賺了27.5億英鎊,並居年度賺錢最多的對衝基金經理排行榜第4名。報道稱,索羅斯等對衝基金經理的沽空投機活動,被指是引發金融海嘯的原因之一,消息令不少在經濟危機中損失慘重的商人和家庭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