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由後台業務部門將搜集到的外部信息按照要求集成處理。關於企業的各種信息主要包含三方麵的內容:第一,固定信息。如企業的名稱、地址、注冊資本等一般性描述信息。第二,可變信息。企業和公司發生的業務、企業收入和現金流等方麵的情況。第三,外部信息。真實地記載企業與銀行、電信等行業交往過程中所發生的信息。包括本幣存款信息、本幣貸款信息、外幣存款信息、外幣貸款信息、其他投資信息、甚至是水電費繳納情況等。

再次,創建企業中心數據庫。企業中心數據庫分為操作數據和分析模型兩個部分。操作數據包括企業基本信息、賬務信息和其他信息(企業個性化信息);分析模型包括企業價值分析的所有分析模型,包括市場分析模型、企業信用度分析模型、滿意度分析模型和銷售行為分析模型。

最後,利用決策分析係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對不同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為擔保公司的決策提供服務,最終指導公司業務的開展。具體來說,企業數據庫主要利用數據分析工具,提供對企業信息的管理及分析、實現風險監控、效益和商機分析以及個性化服務等功能。

9.2.3企業數據庫建立後的維護

企業數據庫建立以後,需要經常進行維護,以確保其正常運轉。數據庫的維護包括兩部分內容:數據和分析模型的維護。數據的維護是指必須及時對數據進行更新,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價值分析的準確度。這種更新不僅僅表現在對現有種類數據的更新上,同時也表現在補充新種類數據上。

因為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經濟環境的變化,新種類數據將不斷湧現,而這些數據往往對企業價值分析至關重要。所以,擔保公司應該根據變化的情況,將更多的數據納入分析視野。分析模型的維護則是指采用新的模型。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現有同種類的分析模型必將逐步升級,分析功能逐漸提高。此外,由於經濟理論的不斷發展,新的企業價值分析方法會不斷湧現,新的分析模型相應出現。因此,擔保公司企業數據庫的數據和分析模型,都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以保持企業價值分析的準確度和精度。

9.3“橋隧”模式下目標企業的獲取

9.3.1目標企業選擇標準確立的原則

目標企業的選擇標準是多層次,多方麵和跨時期的集合,涉及到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方方麵麵。其選擇標準的確定應遵循一般確定選擇標準所要遵循的全麵、可行和科學的原則。

(一)全麵性原則

目標企業的選擇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既要考慮經濟因素,又要兼顧政治因素。在考慮企業的經濟因素時,也要係統分析企業狀況。不僅要分析企業的現金流,還要分析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企業規模和企業的季節特性等多個方麵的情況。因此,選擇標準的確定要符合全麵性原則,需要綜合考慮。

(二)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標準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方麵,選擇標準確定後,獲得的目標企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目標企業太多,則沒有達到選擇的目的,太少則不利於擔保公司風險的分散;另一方麵,確定的選擇標準要具有可操作性,具體說來就是選擇標準要切實科學,能夠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得到執行。

(三)科學性原則

目標企業的選擇不是單單通過拍腦袋就能得出的,需要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因此,選擇標準的確定要遵循科學性的原則,通過這些標準,能夠比較成功地篩選出企業,保證選擇的精度和準確度。

由於擔保公司目標企業選擇標準自身的特殊性,在確定選擇標準的時候,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相結合的原則

為了能夠展開客觀的選擇,在綜合選擇的過程中,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定量為主的方法,定性標準不宜過多,避免人為因素的幹擾。但因為選擇目標企業受政策因素和社會文化的影響相對較大,而這些因素往往難以進行量化。因此,除了采用定量標準外,還須兼顧定性標準,做到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相結合。這樣既可從定量方麵計算企業的價值,又可利用定性標準補充完善定量標準選擇結果的不足。

(二)堅持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原則

確定選擇標準,既要考慮選擇標準現階段的可行性,又要兼顧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變化,考慮到選擇標準在未來的可行性。選擇企業時,既要分析企業現在的價值,更要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即將來的價值。

(三)與具體國情相結合的原則

選擇企業必須放在宏觀經濟環境下考量,因此確定選擇標準必須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比如,政府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確定選擇標準要考慮到政府的產業政策;我國的社會信用環境較差、應由各級政府出資的信用擔保資金難以到位和國有商業銀行轉型困難等(呂連生,2004)。因此,確定的選擇標準要適當從嚴。

9.3.2目標企業選擇標準的確立

按照上述原則,擔保公司在選擇目標企業時,應該遵循以下標準:

(一)市場需求和自身實力相結合的標準

擔保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那些由於暫時不能達到銀行貸款標準而無法從銀行融資的企業。因此擔保公司選擇目標企業應該立足於自己的服務對象,把能夠憑借自身實力從銀行融資的企業排除在外。目前我國存在融資困難的企業很多,擔保公司不能把這些企業都作為自己的目標企業。根據監管當局的有關規定和銀行的實際做法,擔保公司開展業務時,其信用擔保基金放大倍數會受到一定的約束,並不能無限擔保。因此,擔保公司隻能根據自身實力確定自己能夠擔保的企業,這也有助於風險的分散和公司的持續發展。

(二)國家政策標準

按照這個標準,擔保公司的目標企業應該是符合國家和地區產業政策的企業。出於貫徹政府政策的目的,一些配套的財稅、信貸優惠措施被提出。以這些企業為目標企業,擔保公司能夠獲得相應的政策優惠,有利於降低自身的風險。同時,政府扶持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講,從長遠看都是具有後勁的企業。這些企業隻是暫時遇到融資困難,但將來及時還貸的可能性較高,為這些企業提供擔保,同樣能降低擔保公司的風險。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從中央部委到省、市,甚至縣級政府都製訂了相應的產業或者行業政策。這些政策並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規模的擔保公司,所應參照的政府政策也不盡相同。規模較小的擔保公司應該立足於地方,參照地方政府的政策。規模較大的擔保公司,則應兼顧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的產業政策。

(三)效益標準

擔保公司的目標企業,應該是那些產品有市場,經營有效益,發展潛力大或者是信譽良好的企業。無論是政策性的擔保公司,還是商業性的擔保公司,獲得一定的利潤是其生存並發展的前提條件。以效益為標準選擇目標企業,能夠提高企業按時歸還貸款和支付相關費用的可能性。符合效率標準的企業,其生產力水平相對較高。擔保公司支持這些企業,能促進經濟增長,這也符合國家的政策目標。

(四)模式標準

“橋隧”模式與其他模式不同的地方在於引入了第四方,即業界投資者。采用該模式的擔保公司,選擇目標企業需要考慮業界投資者——包括上下遊企業和風險投資者等的要求。因此,擔保公司選擇目標企業不僅要分析企業的微觀條件,還要同時分析企業所處行業的特征,以符合業界投資者要求的企業為目標企業,最終達到優化所承擔風險的目的。

9.3.3目標企業的選擇

在上節所確定的選擇標準基礎上,本節具體說明擔保公司應該如何選擇目標企業。

按照市場需求和自身實力相結合的標準,目標企業首先是有擔保需求的企業。企業按照規模的大小,可以分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大企業由於能夠提供合乎要求的抵押品,可以直接獲得銀行的資金。因此,大企業顯然不是擔保公司的目標企業。在中小企業中,有些企業的資產利潤率高於銀行的貸款利率,且能夠提供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品,從而能夠從銀行融資。同樣,這部分中小企業也不是擔保公司的目標企業。剩下的那些中小企業由於無法達到從銀行融資的標準,麵臨著較大的融資困難。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全國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中小企業普遍麵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66.9%的企業把資金不足列為不利於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將其他問題比如人才緊缺,市場開拓困難列為最主要問題的比例則小得多。並且,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不大,往往隻需要少量的流動資金,擔保公司也能夠對其開展擔保業務。綜上所述,擔保公司應該以具有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作為擔保對象。

按照國家政策標準,隻能選擇那些符合政策扶持要求,又有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國家製訂的產業政策詳細地說明了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以輕工紡織為例,隻有從事或者生產以下產品或技術的中小企業才能得到政策扶持:高檔織物印染和高技術後處理加工;高仿真化纖麵料;紡織用油劑、助劑、染化料;碳纖維、芳綸纖維以及改性、異性、超細、附合化學纖維;特種天然纖維加工;工業用特種紡織品。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製定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

(中國人民銀行[1999]379號)。在這份文件裏提出要重點支持的行業是通信、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型材料等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朝陽行業,以及能大量吸納就業、節能降耗、有利於環境保護、能夠出口創彙的各類項目(梅強,譚中明,2002)。對於規模較小的擔保公司,更多是側重於在本地開展業務,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同樣值得關注。

以浙江省為例,按照浙江省“十一五”期間產業政策的內容,以下行業的中小企業將被扶持:高效生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擔保公司需要參照相應的產業政策,以符合政策要求的中小企業為目標企業。

按照效益標準,隻能以符合政策標準,有融資困難同時效益較高的中小企業為目標企業。我們可以把滿足第一條和第二條標準的企業,進一步劃分為兩類:獲得融資後利潤率高於銀行貸款利率的企業和即使獲得銀行授信也不能歸還貸款的企業。擔保公司隻能以第一類企業為目標,這些企業由於自身條件的限製,暫時麵臨融資困境。但是隻要擔保公司予以擔保,使其獲得資金,其利潤率能夠超過銀行的貸款利率。擔保公司隻有為這類企業提供服務,才能既促進企業的發展,又能從中獲得利潤,有助於自身成長。

處於“橋隧”模式中的擔保公司,還需要考慮模式的內在要求,選擇符合業界投資者要求的企業。不同的業界投資者,對於中小企業具有不同的偏好。比如,有些風險投資者偏好高科技型的中小企業,有些則鍾情於管理模式創新的中小企業(下一章將對此展開詳細的論述)。在滿足上述三條標準的中小企業中,擔保公司還需要按照業界投資者的要求,在仔細分析以後,從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企業。以便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順利引入業界投資者,分散包括擔保公司在內的相關經濟主體所麵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