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近30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很快,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資源消耗大國,部分資源消耗名列世界前茅,進口依賴度日益增加,生態環境雖然在局部領域有所改善,但總體仍呈惡化趨勢,致使我國工業發展麵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重。為了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對工業發展的約束,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加強環境治理,無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我國的工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係還沒有進入良性循環。“十五”期間能源強度攀升,礦產資源消耗強度和汙染物排放強度有所反彈,水資源消耗強度呈下降趨勢,部分行業資源利用效益提高明顯,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造成我國資源利用效益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包括經濟結構重型化,技術進步緩慢;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出現小型化;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環境管製中“軟約束”現象十分嚴重等。所以,為了提高資源和環境利用效益。今後我國必須在優化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組織方式上下工夫,要努力提高資源回收和再利用水平,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淘汰落後產能,適度推進企業的規模化,硬化環境管製約束。

從國際競爭的角度看,我國仍處於資源競爭優勢階段,還沒有實現由資源競爭優勢向創新競爭優勢階段的轉化。我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很大程度上依然建立在資源優勢的基礎之上。與發達國家比,我國的資源優勢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有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二是有較廉價的自然資源。這兩種優勢是吸引外商投資和推動我國經濟長時間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近30年來資源、生態、環境過度消耗的重要原因。但必須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加,資源消耗增加,環保問題日趨嚴重,資源對我國依靠粗放型增長推動工業快速發展的約束日益明顯,而且越來越硬化。打破這一約束的辦法,除了擴大資源供應基礎外,還必須依靠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效益的提高。

一、中國工業發展中的資源與環境約束

伴隨著快速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國的資源與環境形勢日益嚴峻,未來20年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不采取綜合而有效的措施,資源環境問題將成為中國工業增長中的嚴重障礙。

1.我國工業的高速增長伴隨著資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

從近年的情況看,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礦產和金屬的消費國,2005年中國在許多重要礦產的消費方麵已經處於世界前兩位。除鈾以外,中國在所有戰略性礦產消費方麵都超過了美、日等國。2006年中國粗鋼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例為34.0%。在5大產鋼國中,日、美、俄、韓4國粗鋼產量的總和不足排名首位的中國粗鋼產量的8成(為79.0%)。2002~2006年我國年平均鎢消費為19680噸(折合金屬量),2006年我國鎢消費量已達到23500噸,比上年增長7.6%,是2002年鎢消費量的1.59倍,已占世界鎢消費量的1/3強,已成為世界第一鎢消費大國。中國的銅需求高速增長,在全球銅消費增長中居壓倒性的地位,2002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2000~2005年的短短5年時間,中國銅消費的絕對量增加了約135萬噸,累計增幅高達70%,幾乎占據了2000年以來全球所有的需求增長部分。中國銅消費占全球的份額,從2000年的12.7%,攀升至2005年的21.78%。2006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為1917.01萬噸,比2005年增長17.48%,連續5年居世界第1位。

2.國內資源已越來越難以滿足中國工業發展的需要,工業發展的對外資源依賴越來越嚴重

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和物質基礎。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能源和礦產資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能源和礦產資源,尤其是石油和鐵、銅、鋁需求的增長,對世界石油和鐵、銅、鋁市場的影響日益嚴重。1980~1990年期間,我國能源生產量與消費量基本持平,大部分時間生產量略大於消費量,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能源消費量逐漸超過國內的能源生產量,並且能源供需缺口有逐漸擴大的趨勢,自1985年以來,能源消費增長的平均速度始終大於能源生產增長的平均速度,自1995年能源消費量超過能源生產量後,供需差距在逐漸加大。我國除煤炭能基本滿足自給外,其他化石能源均需大量進口,石油進口主要靠海運且線路單一,進口風險倍增,能源穩定供給和安全問題日趨尖銳,這將可能成為製約我國實現工業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煤炭出口量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5年我國煤炭出口2861.7萬噸,淨出口2698.2萬噸;2003年出口9402.9萬噸,淨出口8293.1萬噸,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前,我國的煤炭進口大多為“補缺”式進口,一般是進口特殊煤種填補國內需求。1990年,全國煤炭年進口量不過200萬噸,2000年也僅有212萬噸,而2006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3500萬噸。2007年1~5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已達到2297萬噸,同比上漲44%,預計全年將超過5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