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高速增長,勞動力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為工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從工業整體來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應主要歸因於各行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由就業結構變化因素所帶來的增長效應很小。這說明中國工業企業通過提高自動化水平、減少勞動投入、提高勞動力素質、改善管理等途徑,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水平還很落後,甚至還不及某些中等發達國家。中國還有必要提高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一方麵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麵要迅速地、全麵地提高勞動力素質,使人力資源在附加價值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工業經濟在擴大規模和提高效率兩方麵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特別是近5年來,由於國內外市場環境及技術的變化,我國工業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在效率方麵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工業效率中,勞動力利用效率是一個重要方麵,它顯示了勞動力對附加價值產出的貢獻程度,同時也是勞動報酬分配的重要依據,是勞動者生活水平提高的源泉。本章將對2001年以來的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以下簡稱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狀況,從實際水平、增長率、增長因素、行業比較、國際比較等角度做出係統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工業勞動力總量及結構的變化
1.勞動力總量穩步增加
2005年,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的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是6895.96萬人,比2001年增加了26.7%。工業從業人數在2001~2005年之間持續增加,且增長率總體上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因為工業從業人數在此前的1995~2000年一直處於持續減少狀態,所以,可以說,工業勞動力總量減少的局麵,在2001年以後已經得到了扭轉,勞動力總量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2.各行業勞動力比重增減狀況不同
各行業從業人數占工業從業總人數的比重。2005年,比重最大的10個行業是(按降序排列):紡織業(8.57%);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6.38%);煤炭開采和洗選業(6.3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6.06%);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5.33%);通用設備製造業(5.15%);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5.11%);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5.0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4.9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4.17%)。比重最小的10個行業是(按升序排列):燃氣生產和供應業(0.22%);煙草製品業(0.29%);黑色金屬礦采選業(0.59%);有色金屬礦采選業(0.61%);化學纖維製造業(0.62%);非金屬礦采選業(0.62%);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67%);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複製(0.97%);家具製造業(1.03%);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8%)。
2005年與2001年比較,15個行業的從業人數占工業從業總人數比重有所提高,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按降序排列):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提高2.61%);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提高1.18%);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提高0.99%);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提高0.66%);塑料製品業(提高0.51%)。21個行業的從業人數占工業從業總人數比重有所下降,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按降序排列):非金屬礦采選業(下降0.33%);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0.92%);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0.58%);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0.56%);飲料製造業(下降0.46%)。
3.技術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大於供給
工業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不僅表現在各行業勞動力比重的增減上,在對勞動力的質的需求方麵,也有明顯的變化。近年,工業部門對技術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快速增加,企業不僅要求在職員工掌握更高、更多、更新的技能,在招聘員工時,也越來越看重求職者的技術等級、技術職稱等。技師、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這樣的高技術技能人才,以及掌握新技術、技能的勞動力越來越供不應求。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全國部分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的監測顯示,“十一五”期間,工業部門對有技術等級的工人、有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的需求量,一直超過具有同等條件的求職者的數量,由此產生了“技能勞動力短缺”現象,其程度越來越嚴重。2001~2006年部分城市的有技術等級、技術職稱勞動力的需求數量與具有同等條件的求職者的數量的比值,即所謂的求人倍率。求人倍率大於1,則表示勞動力供不應求,求人倍率小於1,則表示勞動力供大於求。2002年是一個分界線,在它之前所有技術等級、技術職稱的求人倍率都小於1,在它之後求人倍率都超過了1,並且數值越來越大。這說明,社會各部門對有技術等級、技術職稱人員的需求數量在2002年後不斷增加,而社會所能提供的具有同等條件的勞動力的數量卻越來越不足。在有技術等級、技術職稱的勞動力中,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的需求量較大,不足程度也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