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趙燕、趙增耀:《FDI與經濟增長:基於金融市場作用機製的研究——中美兩國數據的實證檢驗》,載《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293293陳繼勇、盛楊懌:《外國直接投資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研究——基於資本供給和知識溢出的視角》,載《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1期。
294 王博:《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增長和出口結構的影響研究:1983-2006》,載《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6期。
295 馮鵬程、仲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特點及趨勢展望》,載《理論前沿》2009年第10期。
296 馬光明:《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結構不均衡成因解讀》,載《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4期。
297 黃靜波、張安民:《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動因類型的實證研究——基於1982~2007年的外向投資流向分析》,載於《國際經貿探索》2009年第7期。
298 賀書鋒、郭羽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分析:政治因素重要嗎?》,載《上海經濟研究》2009年第3期。
299 陳霖、龔雄軍、李勇:《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和應對》,載《國際貿易》2009年第6期。
300 梅新育:《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潮及其應對》,載《國際貿易》2009年第3期。
301 薛榮久:《經濟全球化下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危害與遏製》載《國際貿易》2009年第3期。
302 劉偉,蔡誌洲、蘇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原因、後果及我國應對措施》,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303 李兵、楊秀清、林桂軍:《當前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根源的經濟與政治分析》,載《國際貿易》2009年第2期。
304 梁碧波:《美國的貿易保護“國家利益”決定抑或“利益集團”導向——基於美國製造業的實證分析》,載《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9期。
305 劉偉,蔡誌洲、蘇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原因、後果及我國應對措施》,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306 梅新育:《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潮及其應對》,載《國際貿易》2009年第3期。
307 謝平、陳超:《論主權財富基金的理論邏輯》,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308 宋玉華、李鋒:《主權財富基金的新型“國家資本主義”性質探析》,載《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第4期。
309 謝平、陳超:《論主權財富基金的理論邏輯》,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310 宋玉華、李鋒:《主權財富基金的新型“國家資本主義”性質探析》,載《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第4期。
311 謝平、陳超、柳子君:《主權財富基金、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與金融穩定》,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
312 羅勇:《關注主權財富基金的影響》,載《中國金融》2009第11期。
313 汪洋:《主權財富基金、外彙儲備管理與貨幣政策有效性》,載《當代財經》2009年第8期。
314 羅勇:《關注主權財富基金的影響》,載《中國金融》2009第11期。
315 趙小平:《主權財富基金開展對外投資所麵臨的外部投資環境和中國的對策》,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6期。
316 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17 陳立兵:《新經濟史學的微觀、中觀和宏觀體係:一個分析框架》,載《生產力研究》2009年第17期。
318 隋福民:《經濟史:一門經濟分析的方法》,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2期。
319 易棉陽:《從<白銀資本>硬傷看經濟史學》,載《學術界》2009年第1期。
320 周琳:《書寫什麼樣的中國曆史——“加州學派”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評述》,《載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年第1期。
321 董誌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合作經濟》,載《江海學刊》2009年第2期。
322 遊海華:《近百年來中國農村建設考察》,載《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1期。
323 張東剛:《1930年前後中國農家收支狀況的實證分析》,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324 方行:《清代前期的土地產權交易》,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2期。
325 趙入坤:《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述論》,載《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第1期。
326 趙學軍、吳俊麗:《20世紀50、60年代中國農村的實物借貸》,載《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327 黃少安、孫聖民:《1950-1962年中國土地製度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載《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328 沈誌忠:《農科留學生與中國近代農業科技體製化建設》,載《安徽史學》2009年第5期。
329 王加華:《民國時期一年兩作製:江南地區普及問題》,載《中國農史》2009年2期。
330 賀江楓:《師夷長技以為師——以天津機器局的朝鮮》,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31 徐曉望:《論清明時期中國手工業技術的進步》,載《東南學術》2009年第4期。
332 張茂元、邱澤奇:《技術應用為什麼失敗——以近代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機器繅絲業為例》,載《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333 龐卓恒:《怎樣尋求世界曆史上先進變落後和落後變先進的根本原因》,載《世界曆史》2009年第4期。
334 馮濤、李英東:《國家、市場、產權關係重構與經濟增長——基於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的新解釋》,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335 舒小昀:《工業革命:從生物能源向礦物能源的轉變》,載《史學月刊》2009年第11期。
336 劉逖:《1600—184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估算》,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10期。
337 劉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GDP下降之影響因素研究》,載《民國研究》2009年第15輯。
338 嶽瓏:《20世紀50~70年代中國西北地區重工業化道路的選擇與反思》,載《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
339 武力:《中國當代私營經濟發展六十年》,載《河北學刊》2009年第1期。
340 章百家、朱丹:《中國經濟體製兩次轉型的曆史比較》,載《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第7期。
341 寧欣:《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概貌和特點》,載《曆史教學問題》2009年第3期。
342 王萬盈:《東南孔道:明清浙江海洋貿易與商品經濟研究》,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343 葉世昌:《信義銀行的設立和倒閉》,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44 姚會元:《銀行業推動近代上海市場經濟發展》,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2期。
345 燕紅忠:《近代中國金融發展水平研究》,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5期。
346 葛金芳:《“農商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宋以降(11-20世紀)江南區域社會經濟變遷》,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347 寧欣:《中國古代市民爭取話語權的努力——對唐朝“罷市”的考察》,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3期。
348 張雁南:《唐代消費經濟研究》,齊魯書社2009年版。
349 原祖傑:《奢侈性消費與晚明士商的身份認同》,載《史林》2009年第5期。
350 張麗、駱邵東:《從全球經濟發展看明清商幫興衰》,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