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賈誌揚:《宋代與東亞的多國體係及貿易世界》,載《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352 仲偉民:《茶葉和鴉片在早期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觀察19世紀中國危機的一個視角》,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1期。
353 吳曉亮:《20世紀前期雲南與世界經濟的互動——以雲南省博物館藏商號“洪盛祥”的兩部賬冊為個案》,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54 羅曉翔:《清末城市管理變遷的本土化敘事——以19世紀南京為中心》,載《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355 張霞、鄒進文:《鄉鎮財政的早期近代化:立足於清末的考察》,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56 江玉勤:《元代課程(雜稅)製度研究》,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1期。
357 馬金華:《民國財政研究——中國財政現代化的雛形》,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358 晏愛紅:《清代漕糧加賦初探》,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59 黃國信:《王陽明巡撫南贛經費研究——以鹽法為中心》,載《鹽業史研究》009年第3期。
360 倪玉平:《鴉片戰爭與道光朝關稅征收》,載《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361 盧華語:《唐代西南地區州(郡)縣增置的幾個問題》,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62 鈔曉鴻:《清末廢止捐納實官考實》,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63 簡笙簧:《盧作孚對重慶大轟炸糧價高漲的因應措施(1940—1941年)》,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64 鄭會欣:《戰後“官辦商行”的興起:以中國孚中實業公司的創立為例》,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65 易棉陽:《論抗戰時期的金融監管》,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66 顏燁:《新中國煤礦安全監管體製變遷》,載《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2期。
367 孫文學:《《管子》財政調控思想研究》,載《財經問題研究》2009年第1期。
368 鍾祥財:《試析20世紀30年代有關中國古代經濟方法論的歧見》,載《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369 鍾祥財:《“大同”思想的曆史維度》,載《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4期。
370 鄧加榮:《墨子經濟思想分析》,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371 沈端民:《都城的繁榮依賴政府的貨幣開支——論漢代都城賦的貨幣思想》,載《湖南商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372 馬濤、宋丹:《論中國古代貨幣價值論的特點》,載《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373 葉世昌、丁孝智:《伍啟元的經濟思想》,載《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374 張海英:《建國60年來中國古代經濟史研究回顧》,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75 見聲:《建國60年來中國近代經濟史學科與研究》,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76 趙學軍:《中國現代經濟史學科的形成與發展》,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77 董誌凱:《立學術規範 奠學科業基——學習嚴中平、李文治等老一輩經濟史大師的嚴謹治學精神》,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78 李連發、辛曉岱:《外部融資依賴、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來自非上市企業的證據》,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
379 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金融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9期。
380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城市化、產業效率與經濟增長》,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10期。
381 王澤填、姚洋:《結構轉型與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4期。
382 郭文傑、李澤紅:《勞動力流動、服務業增長與經濟結構轉換》,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11期。
383 鄭國、葉裕民:《中國城鄉關係的階段性與統籌發展模式研究》,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384 馮子標、王建功:《半轉型的農民工對中國工業化的影響》,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10期。
385 嚴成樑、龔六堂:《財政支出、稅收與長期經濟增長》,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6期。
386 嚴成樑、龔六堂:《資本積累與創新相互作用框架下的財政政策與經濟增長》,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1期。
387 丁從明、陳仲常:《財政分權與經濟周期波動研究:基於AS-AD的視角》,載《財經研究》2009年第11期。
388 李真男:《財政支出結構與稅收分配比例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財政分權體製下政府最大化社會福利機製推演》,載《財經研究》2009年第9期。
389 杜雪君、黃忠華、吳次芳:《中國土地財政與經濟增長—基於省際麵板數據的分析》,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1期。
390 沈利生:《“三駕馬車”的拉動作用評估》,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4期。
391 李義平:《論注重內需拉動的經濟發展》,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4期。
392 趙吉林:《消費的協調增長是保增長的關鍵》,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8期。
393 方福前:《中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於中國城鄉分省數據》,載《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394 婁峰、李雪鬆:《中國城鎮居民消費需求的動態實證分析》,載《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395 李偉群:《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差異和拉動內需的製度選擇》,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396 何孝星、邱楊茜:《關於當前我國內需刺激政策的可持續性及其改進問題》,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1期。
397 楊繼瑞:《擴大消費與內需的理論選擇—兼論發放購物券刺激消費的局限性》,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5期。
398 趙芳:《中國能源—經濟—環境(3E)協調發展狀態的實證研究》,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12期。
399 林伯強、楊芳:《電力產業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7期。
400 許士春:《經濟開放對環境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江蘇省為例》,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3期。
401 應瑞瑤、周力:《資源稟賦與綠色創新—從中國省際數據的經驗研究看“荷蘭病”之破解》,載《財經研究》2009年第11期。
402 曹靜:《走低碳發展之路:中國碳稅政策的設計及CGE模型分析》,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403 黃賾琳、朱保華:《中國經濟周期特征事實的經驗研究》,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7期。
404 劉金全、劉漢:《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的非對稱性檢驗—基於“三元組”檢驗方法的新證據》,載《經濟科學》2009年第3期。
405 王靜、劉瑞:《中國轉型期經濟波動的製度變遷解說》,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2期。
406 王少平、胡進:《中國GDP的趨勢周期分解與隨機衝擊的持久效應》,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4期。
407 彭斯達、陳繼勇:《中美經濟周期的協動性研究:基於多宏觀經濟指標的綜合考察》,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2期。
408 陳昭、劉巍:《經濟一體化亞種:近代中國經濟周期的從屬性》,載《財經研究》2009年第5期。
409 陳師、趙磊:《中國經濟周期特征與技術變遷—中性、偏向性抑或投資專有技術變遷》,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