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郭繼強、陸利麗:《工資差異均值分解的一種新改進》,載《經濟學(季刊)》2009年7月。
233 範劍勇、張雁:《經濟地理與地區間工資差異》,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8期。
234 袁堂軍:《中國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水平研究》,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235 劉小玄、吳延兵:《企業生產率增長及來源:創新還是需求拉動》,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7期。
236 劉誌彪、張傑:《我國本土製造業企業出口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8期。
237 楊忠、張驍:《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績效關係研究》,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238 張兵、範致鎮、潘軍昌:《信息透明度與公司績效基於內生性視角的研究》,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
239 劉笑萍、黃曉筱、郭紅玉:《產業周期、並購類型與並購績效的實證研究》,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3期。
240 李遠鵬:《經濟周期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背離之謎》,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3期。
241 羅黨論、唐清泉:《中國民營上市公司製度環境與績效問題研究》,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242 薑付秀等:《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載《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
243 戴國強、張建華:《我國資產價格與通貨膨脹的關係研究—基於ARDL的技術分析》,載《國際金融》2009第11期。
244 戴國強、張建華:《貨幣政策的房地產價格傳導機製研究》,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12期。
245 高波、王先柱:《中國房地產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機製的有致性分析:2000一2007》,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3期。
246 崔光燦:《房地產價格與宏觀經濟互動關係實證研究—基於我國31個省份麵板數據分析》,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1期。
247 李稻葵、汪進、馮俊新:《貨幣政策須對衝市場情緒:理論模型和政策模擬》,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248 殷波:《投資時機、資產價格與最優利率政策:對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再解釋》,載《世界經濟》2009第3期。
249 李強:《資產價格波動的政策涵義:經驗檢驗與指數構建》,載《世界經濟》2009第6期。
250 趙進文、高輝:《資產價格波動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基於1994—2006年季度數據的實證分析》,載《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251 吳曉求:《關於金融危機的十個問題》,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1期。
252 王永利:《國際貨幣全球持有與其投放屬地管控矛盾激化——全球金融大危機的根源的思考》,載《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253 張明、付立春:《次貸危機的擴散傳導機製研究》,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8期。
254 彭興韻、吳潔:《從次貸危機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演變與擴散》,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255 衛興華、孫詠梅:《當前金融危機的特點與根源及應對思考》,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5期。
256 張宇:《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與中國的道路》,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4期。
257 吳宣恭:《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期。
258 簡新華、於海淼:《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根源、新特征、影響與應對》,載《中國工業經濟》2009年第6期。
259 吳念魯、楊海平:《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風暴:微觀機理、製度根源、應對策略》,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260 張明、付立春:《次貸危機的擴散傳導機製研究》,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8期。
261 王曉雷:《金融危機對美國對外貿易、貿易收支和經濟增長的影響》,載《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1期。
262 朱民、邊衛紅:《危機挑戰政府——全球金融危機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載《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
263 何帆:《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及其效果評述》,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09年第4期。
264 吳念魯、楊海平:《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風暴:微觀機理、製度根源、應對策略》,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265 彭興韻、吳潔:《從次貸危機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演變與擴散》,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266 王鬆奇、高廣春:《美國反危機政策評析》,載《國際經濟評論》2009年第2期。
267 吳念魯、楊海平:《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風暴:微觀機理、製度根源、應對策略》,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268 簡新華、於海淼:《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根源、新特征、影響與應對》,載《中國工業經濟》2009年第6期。
269 張宇:《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與中國的道路》,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4期。
270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全球失衡、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的複蘇》,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5期。
271 項衛星、劉曉鑫:《美元本位製的問題及其可持續性》,載《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272 巴曙鬆、楊現領:《從金融危機看未來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載《當代財經》2009年第11期。
273 李建軍:《當代國際貨幣體係運行的理論框架、模式和麵臨的風險》,載《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第7期。
274 王元龍:《國際金融體係改革的戰略與實施》,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9期。
275 程實:《次貸危機後的國際貨幣體係未來發展:本位選擇、方向和路徑》,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7期。
276 巴曙鬆、楊現領:《從金融危機看未來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載《當代財經》2009年第11期。
277 王元龍:《國際金融體係改革的戰略與實施》,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9期。
278 吳曉求:《關於金融危機的十個問題》,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1期。
279 馬榮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載《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280 王元龍:《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若幹問題研究》,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7期。
281 劉曙光:《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分析》,載《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4期。
282 柴青山:《人民幣國際化慎行》,載《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14期。
283 巴曙鬆、楊現領:《從金融危機看未來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載《當代財經》2009年第11期。
284 吳曉求:《關於金融危機的十個問題》,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1期。
285 王元龍:《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若幹問題研究》,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7期。
286 趙燕、趙增耀:《FDI與經濟增長:基於金融市場作用機製的研究——中美兩國數據的實證檢驗》,載《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287 楊揚、餘壯雄、王美今:《FDI對中國就業效應的檢驗》,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5期。
288 楊長誌:《FDI是否降低了中國內資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基於顯示比較優勢的研究》,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5期。
289 陳繼勇、盛楊懌:《外國直接投資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研究——基於資本供給和知識溢出的視角》,載《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1期。
290 王博:《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增長和出口結構的影響研究:1983-2006》,載《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6期。
291 張廣勝、周娟:《FDI對城鄉收入不均等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省際麵板數據的GMM分析》,載《財經科學》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