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人民幣國際化(1 / 1)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逐漸走上曆史舞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1.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意義

王元龍認為,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推進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至關重要,而人民幣國際化是國際貨幣體係改革過程中的的重要部分。從風險收益角度分析,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四大收益:第一,提升中國國際地位;第二,防範和降低彙率風險;第三,緩解高額外彙儲備的壓力;第四,獲得鑄幣稅收入。盡管人民幣國際化具有巨大的收益,但同時其國際化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也是不可避免的,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可能會增加國內宏觀調控、經濟金融穩定、金融監管的難度,同時麵臨貨幣逆轉的風險和“特裏芬難題。”。900但從總體來說,人民幣國際化的利是大於弊的,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我們要堅持走下去。

2.人民幣國際化的阻礙因素

王元龍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製約因素主要包括受中國宏觀經濟製度環境方麵的製約、資本項目尚未實現可兌換以及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等。其中,最後一點,即人民幣國際流增長通量不足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難題,狹小的規模難以支撐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因此應將重點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點放在擴大人民幣的國際流通量增長上。901針對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的原因,李東榮認為是人民幣在對外交往中的計價結算問題,人民幣的計價結算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發展極不平衡,同時還麵臨著政策限製較多、定價能力有限、企業人民幣計價結算意識不強以及相關金融服務不到位等諸多困難,因此影響了人民幣的國際需求增速。

3.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李伏安等從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戰略角度思考,提出了國際化過程中對金融資本市場的改革的短期和長期戰略建議,在當今貨幣金融領域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格局下,中國走上國際化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人民幣的國際化應從“五步走”戰略角度進行。第一步,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工具;第二步,科學發展和加快完善人民幣資本市場;第三步,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第四步,發展人民幣衍生產品,健全資本市場;第五步,穩步推進金融創新與信用體係建立。其中前三步是短期措施,後兩步是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903邵鵬斌通過對美元國際化的成功經驗分析,得出了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幾點啟示,首先,大國崛起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其次,維持彙率長期基本穩定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首要任務;再次,減少他國貨幣的使用頻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步驟;最後,區域市場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趨勢。因此中國政府製定的保持我國經濟未來二十年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戰略則是保持人民幣強勢貨幣的根本。

王元龍提出人民幣國際化應從兩個層次上的“三步走”著手:首先,在地域擴張上采取“三步走”,即堅持人民幣周邊化、人民幣區域化、人民幣國際化的取向。周邊化即推進人民幣在港澳台等地及周邊國家的流通;區域化即推進人民幣在其他亞洲國家的地位;最終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其次在貨幣職能上采取“三步走”,即堅持人民幣結算貨幣、人民幣投資貨幣、人民幣儲備貨幣。905在解決如何擴大人民幣國際流通量的增長時,李東榮建議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二是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三是開展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四是發行人民幣債券;五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六是構建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微觀基礎。在人民幣周邊化的需求分析方麵,範小雲等做了港元、人民幣一體化的研究,分析得出在商品市場和實際資本市場的融合以及總供給衝擊的對稱性方麵,香港與內地的關聯較之香港與美國更強,但是在金融市場的融合以及總需求衝擊和貨幣衝擊方麵,香港與內地的聯係要弱於香港與美國。因此,香港需要與內地進行更為高級的貨幣合作,擴大人民幣周邊化的流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