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金融體製改革(1 / 2)

1、金融體製改革的要求

(1)改革的總體要求。何澤榮等提出,建立以人為本的金融是深化中國金融體製改革的出發點,建立全麵協調的金融是深入中國金融體製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是衡量中國金融體製改革成敗的關鍵。不僅要做到金融內部各個方麵的協調發展,更要做到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對內經濟與對外經濟、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適應。

(2)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要求。林毅夫等通過對各種金融製度安排的特性、融資者的特性及要素稟賦結構與最優金融結構的分析,認為各個經濟發展階段的最優金融結構需要與相應階段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相適應,即要素稟賦結構、最優產業結構與融資者的特性要適應於產業結構的最優金融結構,這才能有效地實現金融體係的基本功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決定某一階段的最優金融結構的因素是該經濟發展階段所對應的最優產業和技術結構,而該階段的最優產業和技術結構又內生決定於該階段的要素稟賦結構。這不僅要求政府放棄經濟發展的趕超戰略、逐步消除“金融抑製”性政策,還要防止不顧本國的經濟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而盲目追求“金融深化”,片麵模仿發達經濟的金融結構。這是因為,如果政府追求實體經濟的趕超性發展,那麼其產業和技術選擇將違背該經濟條件下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同時又由於政府在本國經濟發展和金融體係形成與演進過程中的特殊重要位置,會導致其有意願,並且有能力扭曲經濟中的各種製度安排而為趕超型發展戰略服務,最終對金融體係的幹預和扭曲也就會難以避免,整個經濟社會則無法形成一個與實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最優金融市場結構和最有效的金融體係。

(3)機構改革的透明性要求。在世界性金融機構不斷透明化的過程中,美聯儲的透明化進展也在逐漸加快。尤其是2006年主張通貨膨脹目標製的伯南克執掌美聯儲後,美聯儲透明度更是大為提升。閆海認為,美聯儲的透明化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世界範圍內中央銀行製度較為集中的變化趨勢之一。他分別從經濟角度和政治角度對透明化成為中央銀行製度變革方向的原因進行了解釋,認為提高中央銀行的透明度,在經濟上能夠積極引導公眾預期、提高貨幣政策的可信性;在政治上由於中央銀行職能及地位的特殊性使其透明化具有尤其重要的憲政價值,是問責製的重要保障。透明度效果則是與各國的中央銀行的信譽度、獨立性、經濟穩定性乃至製度背景緊密關聯。因此何為最優透明度難以一概而論,各國央行應依據其國情予以慎重選擇。

時文朝從交易信息對流動性的影響角度出發,將信息效率原理引入到銀行間債券市場,以驗證增強透明度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信息效率的影響。分析表明:增強透明度會降低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平均價格及平均交易量,但對價格的波動性無明顯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債券市場的信息效率就要:第一,繼續穩步地增強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透明度;第二,積極進行融資工具的創新;第三,大力發展信用衍生產品,提高債券產品間的同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