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進一步建設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相關部門要著力辦好已經設立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在宏觀政策、規劃設計、人才培訓、招商引資、綜合協調等方麵給予支持,加強基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基地內人力資源培養、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建設,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需要進行的服務外包技術支撐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公共信息網絡建設、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建設提供政策性貸款。技術支撐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應著力於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基於技術研發、質量保證、測試、演示、驗證、培訓、項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建設應涵蓋數據存儲、信息傳輸、電力保障、後勤服務等公用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盲目追求基地城市的數量,更要追求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建設質量,通過基地城市的建設又好又快地推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4.大力加強服務外包人才教育培訓工作
服務業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是智力密集型產業。能否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人力資本的質量,這是由服務的性質和服務外包產業,特別是軟件外包的特征所決定的。雖然我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源豐富,但具有從事軟件外包業務能力的人才匱乏。複合型中高端人才和適用性技術人才短缺是製約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突出瓶頸。加快軟件外包人才的培養是當務之急。
(1)加強教育體製改革,抓緊培養大批適用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要針對軟件外包人才的需要,調整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環節,與軟件外包公司協作建立軟件外包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軟件製作能力。
(2)搞好專門人才培訓工作,繼續在商務領域人才培訓資金中安排服務外包公共培訓專項資金,實施“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訓計劃。服務外包公共培訓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大學生增加服務外包專業知識和技能,鼓勵服務外包企業新增大學生就業崗位的各類人才培訓項目,重點培訓大學應屆畢業生和尚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以及服務外包企業新入職員工,力爭在5年內培訓30萬~40萬承接服務外包所需的實用人才,吸納20萬~30萬大學生就業,有效解決服務外包產業人才短缺和大學生就業問題。服務外包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服務外包企業人才定製培訓、從業人才資質培訓、國際認證培訓、行業標準及相關知識產權培訓、大學生實習項目及勤工儉學培訓、企業新入職人員崗前業務技能培訓、服務外包產業儲備人才培訓等。
軟件外包企業要重視雇用本地軟件專業人才與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相結合,重視具有跨文化經驗的高級人才,通過海內外招聘和企業員工培訓,加速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軟件外包人才。
人才教育和培訓要結合我國軟件出口和服務外包的發展實際,創新和完善人才培訓方式,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教育資金並確定政策導向,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參與,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設計製訂和國際接軌的課程體係,努力開發遠程教育課程以及製訂教員的培養計劃,針對不同企業、不同市場的需求實施定製化培訓,強化動手能力和實際業務流程訓練,提高人員培訓質量;學習國外先進的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模式,建立全國性服務外包人才認證體係,如語言、專業技能、行業知識、項目管理能力等。繼續推廣軟件學院製度,建議軟件技術學院(校)對人員的培訓方向要配合服務外包的市場需求。鼓勵作為發包商的、有培訓能力的跨國公司與國內機構合作,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並在培訓後吸取人員就業。鼓勵中介機構與培訓機構合作建立人力資源庫,搭建中國外包服務業的人力資源供應鏈,培養能夠適應國際服務外包要求、熟練掌握外語的實用型人才。鼓勵現有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服務外包緊缺的專業;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建設,鼓勵在職培訓;設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資金,用於補貼崗前職業培訓,全麵推進職業資格證書製度,逐步建立服務外包職業資格標準體係。
5.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服務外包業務對國家製度的敏感性較高。一般而言,有形產品的行業對製度的敏感和依賴程度較低,對資本和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而無形產品的提供是以人為本,因此,是否擁有健全的製度,是保障知識及智力投入的根本。接包方由於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發包方的業務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經常會接觸到發包方的商業機密,因此,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就成為關鍵的決定因素。誠信體係的建立不僅僅要依靠企業自覺,更需要政府推動建立包括政策、條例以及法律在內的一係列製度保障措施,使得企業在喪失誠信後機會成本或損耗遠遠大於其實際收益,保證服務外包發展有一個良好的誠信環境。各部門協同配合,推動誠信體係建設,提高企業誠信度,減少由於人員流動帶來的知識產權泄密。鼓勵國內外中介機構加強交流與合作,通過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客戶資信評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