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西部少數民族人口理論研究前沿問題(1 / 3)

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問題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製定的重點之一,在人口發展中,目前有三個關鍵性問題需要認真調查和研究。一是如何在“十一五”規劃時期保證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麵發展?二是如何解決少數民族人口、特別是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發展的瓶頸因素?三是西部落後地區的農村人口發展戰略調整和政策調整如何適應形勢發展的進程?

在這三個問題中,少數民族人口發展是難度最大的一個問題。在少數民族人口發展中西部地區又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在我們國家少數民族有1.1億人,其中72%分布在西部地區。我國的55個少數民族人口的中的70%以上在西部地區有民族自治區域。在西部地區的12個省市區中,有8個是國家整體看作民族地區和整體按照民族地區對待、享受民族政策的地區。從另一個方麵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發展更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和難點。這種認識的意義,一方麵表現在西部少數民族人口發展中的問題比較多、且非常尖銳,另一方麵表現在少數民族的人口發展在一些地方實際上確實是難以控製的,不和諧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應該說,關於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發展研究的問題非常多。本文將圍繞五個方麵的熱點或者難點問題做一些初步的討論,希望能夠引起學術界和政府決策部門的重視。

一、關於民族政策的扶持支點問題

國家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體係支點,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最科學?是全麵扶持,還是有選擇、有調整的扶持?

1.過去和目前的政策支點。基本上是全麵扶持,但又是以經濟發展作為扶持重點的扶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衛生、教育、科技、人口、城市等許多重要的方麵都是國家民族政策的扶持重點。在經濟發展扶持方麵,比較著名的有扶貧開發、以工代賑、項目支持、移民定居、減稅免稅、財政補助等六種形式。但是,很明顯,支持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的政策明顯比較少,在有的時候甚至是不講代價的。我們在2001年曾做過有關我國民族地區發展扶持政策體係創新問題的研究工作,當時我們就發現,從1953年到2000年,我國共實行過87項優惠扶持政策,到了2000年,階段性取消了23項政策,保留了64項政策。但是,在這64項政策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有80%左右的政策實際上沒有執行或者沒有很好地執行

2.實踐效果。這樣的政策模式在穩定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少數民族人口的社會心理、為國家發展大局方麵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實踐一再表明,這樣的政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問題的。比如,一是大部分扶持政策是對於經濟發展方麵的扶持政策,政策指向性很明確;二是對於少數民族人口發展方麵的政策很少。應該說,政策因素是影響民族地區人口發展狀態不良的一種因素,因為在這種政策體係條件下,民族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就會出現不力的情況。調查也發現,民族地區的人口增長率普遍比其他地區要高,人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經濟發展的功能。由此可見,由於一定的政策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的人口增長普遍比其他地區要高,但人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又明顯比其他地區要低。

3.政策新思考。實踐證明,對於少數民族的政策扶持不宜再執行全麵的、一貫製的、多年不變的政策。這樣做不符合政策要適應實際情況必須調整的思路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少數民族的政策扶持要從實際出發,有選擇地進行政策創新,使政策扶持能夠真正起到應該具有的作用。今後的政策扶持重點應該向以下幾個方麵側重:一是扶持經濟發展要與扶持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既要保證民族地區的資源開發、能源開發和經濟競爭力的提高,又要保證民族地區的科技進步、人口發展、計劃生育和城市建設等。二是建立新的政策扶持體係,建議按照“扶持和約束並重”的政策體係,對經濟發展要幫助,但對人口數量增長也要嚴格地控製。三是結合當前製定“十一五”規劃的機遇,把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的目標、戰略、政策等關鍵性問題直接寫進規劃中去,並且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來對待。

二、關於民族和少數民族的概念的科學性

1.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概況。

據2000年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55個少數民族。我國人口規模在1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有35個,在10萬人以下的有20個,少數民族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有7個。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有的人口規模非常大(相對於國家意義上),500萬以上人口的少數民族就有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