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是甘肅省21個民族縣(市)之一,也是全國3個哈薩克族自治縣之一,目前它已經發展成為全國一流的城市化民族縣,是處於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前100位的縣份,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少數民族自治縣中具有示範性和典型意義。
一、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基本情況
(一)自然地理特征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酒泉地區最西端,介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界處,東經92°14′~97°07′,北緯37°08′~39°52′之間。東至燕圖丹(又名燕都爾圖等)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接壤,北依催木圖山與敦煌市為鄰居,南麵的賽什騰山與青海接連,西麵的芨芨台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隔戈壁相望。阿克塞,以博羅轉井西28千米處的白溝命名(“阿克塞”哈薩克語意為“白溝”)。哈薩克崇尚白色,因此取白溝為縣名。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總麵積3.34萬平方千米。其中山區、沙漠、戈壁麵積2.19萬平方千米,約占總麵積的65%;天然草場麵積約1萬平方千米,約占總麵積的30%。縣境內的大地構造,屬祁連山褶皺與天山褶皺所形成的山間起伏盆地。全縣地形東西長、南北短,為一條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的斜長地帶。東西長約425千米,南北寬125千米,東南部高、西北部低。祁連山西向餘脈與阿爾金山東向餘脈連接成一片,橫貫全境。境內山高、溝深、坡陡,以大蘇幹湖和小蘇幹湖為中心的盆地四周有5條山脈,形成高山褶皺和穀地、高原、湖盆、戈壁、風沙地等地貌類型。境內的山脈主要有阿爾金山、當金山、黨河南山、賽什騰山、土爾根達阪山、野牛脊山等,最高峰海拔5798米,最低處海拔1462米,絕對高差4336米,平均為3200米左右。河流主要有三條,即大哈爾騰河、小哈爾騰河和安南壩河,流域麵積8560平方千米,全縣地表水年徑流量為4.52億立方米。大蘇幹湖麵積108平方千米,蓄水約1.72億立方米(屬鹹水湖),湖水清澈,候鳥成群,岸上牧草豐美;小蘇幹湖麵積11.6平方千米,蓄水約0.24億立方米(屬淡水湖)。兩湖之間,水道相通,距離約20千米。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有現代冰川分布,麵積約357.33平方千米,總儲量約139.14億立方米。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高寒地帶。南部和東部屬高寒半幹旱氣候,北部屬溫帶幹旱氣候。年平均氣溫低於3.9℃。年平均降水量19.0~176毫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7~8月間,蒸發量1600~250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3100~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70%~80%。年總太陽輻射量148~177千卡/厘米(2上標)?年。年平均風速大於3米/秒。無霜期90天左右。
(二)人口、社會經濟狀況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轄5鄉1鎮,14個行政村。全縣有專業技術人員303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49人,初級職稱202人;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100人,占總數的33.1%;女性專業技術人員122人,占總數的40.3%;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專業技術人員120人,占總數的39.6%;35歲以下的專業技術人員196人,占總數的64.9%。全縣共有幹部659名。其中,少數民族幹部292名,占總數的44.3%;大專以上文化程度337名,占總數的51%;35歲以下年輕幹部363名,占總數的55%。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自1954年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在黨的民族政策照耀下,自治縣各族人民銳意進取,思進圖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自治縣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經濟社會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牧民搬進了高標準的牧民新區定居,過上了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曆史上逐水草而居、長年過流動生活的哈薩克族,實現了從遊牧生活到定居生活、從住氈房到住高標準住宅、從帳篷流動小學到網上遠程教學、從馬背傳書到程控電話、從聽收音機到能看上30套節目的電視、從燒牛糞到用上天然氣,從人心思遷到人心思歸的跨越式發展和巨變。
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3199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891元,約合1319美元(按1:8.3計算);大口徑財政收入2057萬元,人均2260元;工農業總產值24479萬元,工業與農牧業的產值構成為94.15:5.85;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6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494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9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442萬元,全縣各類存款餘額13434萬元,城鄉居民存款6639萬元。縣城道路硬化率、自來水入戶率、供電供熱普及率、城市天然氣氣化率,有線電視普及率均達到100%。城市居民住房成套率達98%以上,人均住房麵積達20平方米,82%的牧民在縣城定居。
(三)資源存量與資源優勢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資源十分豐富,橫貫全境的阿爾金山,美麗的哈爾騰草原以及壯麗的高原、湖泊、綠洲,浩瀚無際的大漠戈壁,貯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尤以礦產資源、草場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最為突出,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獨具魅力。
1.礦產資源。
初步探明全縣境內有金、銅、錳、鐵、鎢等金屬礦藏和石棉、煤、水晶石、鹽、硼砂、石膏、芒硝、雲母等非金屬礦藏41種。其中石棉貯量最大,約4500萬噸以上,現年開采量13萬噸,占全國石棉產銷量的40%,並以品質優良在全國石棉市場上享有盛譽。石棉礦主要有:阿克塞溝石棉礦,石棉以橫纖維為主,長0.5~2厘米,最長5厘米,含棉率8.91%~31I 14%,熱液型;安南壩石棉礦,石棉為纖維蛇紋石石棉和葉蛇紋石石棉,以橫纖維石棉為主,半脆性,分裂性好,纖維最長可達11厘米;紅柳溝石棉礦,石棉主要為角閃石石棉,纖維長0.1~1.5厘米,最長2.3厘米,纖維柔軟,抗拉力較強,熱液型。鐵礦主要有紅柳溝鐵礦、阿克塞溝鐵礦和高泉鐵礦,儲量可觀,品位高。雲母礦主要有長草溝白雲母礦和化石溝白雲母礦。大紅山水晶礦中曾挖到過一塊重237公斤的水晶石。賽什騰山煤礦,燕丹圖鉛鋅礦,小蘇幹湖鹽礦、芒硝礦,哈爾騰、清水溝等地的金礦也均有相當貯量。此外,自治縣境內含油氣地層麵積為1萬餘平方千米,預測儲量為1億多噸。
2.草場資源。
全縣草原總麵積1643.44萬畝,占全縣總麵積的32.74%,其中可利用草場麵積1480萬畝,正常年景載畜量為18.9萬個羊單位。主要草場有花海子草場,麵積23.77萬畝,平坦遼闊,地下水位高,泉水露頭多,大小水澤相通,湖泊和水流貫通交織,徑流如網,牧草茂盛。前山草場麵積58.21萬畝,分布在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北坡溝窪地,傍山而行。哈爾騰草場麵積112.38萬畝,為沿哈爾騰河穀走向的一條狹長的高山型河穀草原,地域遼闊,氣候高寒。安南壩草場麵積122.12萬畝,分布於高山深穀,前山坡地。廣闊豐美的草場資源為自治縣的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