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縣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把教育與興水、治沙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全縣各級各類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民勤縣2005一年有中小學272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獨立初中21所,小學247所。另有職教中心1處,教學點20個,幼兒園16所。全縣有教職工3667人,高中專任教師學曆達標率為60.5%,初中專任教師學曆達標率為88.8%,小學專任教師學曆達標率為96.1%。在校學生70075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9451人,職業中學學生1424人,初中學生18951人,小學生40249人。全縣中小學占地麵積160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麵積42.8萬平方米,小學、初中、高中生均校園麵積分別為44.5平方米、28.5平方米和22平方米,生均建築麵積分別為5.8平方米、4.8平方米和8.4平方米。
民勤縣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學校經費困難,欠賬難以償還。截至2004年底,全縣中小學累計負債4310萬元,拖欠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438萬元,至今無著落。二是危房過多,校舍嚴重不足。目前全縣中小學危房麵積達3.3萬平方米,占校舍建築總麵積的7.8%。三是高中教育規模偏小。目前,民勤縣高中的教育資源承載力已經達到極限,預計到2010年,全縣高中在校學生將達到15840人,比2004年底淨增4965人,高中教育資源與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四是教師流失嚴重,特別是高中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的外流呈上升趨勢。近幾年,民勤縣共有90多名高中優秀教師、骨幹教師流失到東部沿海地區學校和省內條件較好地區的學校。五是隊伍學曆合格率偏低,數量不足。按現行編製標準核算,全縣尚缺教師257人。
(二)我國發達地區教育資源情況
對於我國發達地區教育資源的情況我們選擇江蘇省蘇州市為例。“十五”以來,蘇州圍繞構建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係和終身教育體係,加大教育投入,年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增長超過18 9,6,財政性教育總投入183億元,全力推進了教育現代化。一是教育信息化水平很高。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用:F學校信息化建設,在全省率先建成覆蓋城鄉的教育寬帶網,實現了獨立建製以上中小學100%建有多媒體教室,農村中心小學以上學校100%接入10兆以上光纖,省實驗小學和省重點中學以上學校100%建成校園網,各縣級市(區)100%建成教育信息中心,基本建成以校園網和總體網為依托的信息網絡化平台,推動了教育發展優質化。二是教師隊伍素質很強。認真實施“師表工程”,大力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提高教師收入,加大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力度。全市湧現在職省特級教師122名,省級名教師5名,市級“名教師名校長”100名,學科帶頭人400餘名。加強教師學曆教育,全市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學曆達標率都超過95%。三是教育均衡化發展。從建設示範學校和改造相對薄弱學校人手,確保義務教育均衡投入,促進地區之間、各級各類教育之間、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調整教育結構布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範圍,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全市各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超過60%。
(三)比較和差距
以甘肅省會寧縣、民勤縣與江蘇省蘇州市的教育資源情況做比較,可以看出甘肅省幹旱貧困地區教育資源與我國發達地區教育資源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在教育發展階段方麵,發達地區在考慮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問題,而甘肅省幹旱貧困地區的不少縣還沒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教育的硬件設備方麵,發達地區中小學100%建有多媒體教室,而甘肅省幹旱貧困地區有些縣中小學13.8%的校舍是危房,嚴重影響著師生的安全;在師資水平方麵,發達地區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學曆達標率超過95%,而甘肅省幹旱貧困地區有些縣高中專任教師學曆達標率不足50%;在經費供給方麵,發達地區一個市可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學校信息化建設,而甘肅省幹旱貧困地區一些縣基礎教育累計負債8089萬元,相當於全縣4年的財政收入,教師工資拖欠數年。
分析表明,國家和社會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資明顯不足,在教育資源的共享方麵是不平等的。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意義,國家要從更新的意義、更新的戰略、更高的價值上去認識和總結。
結論:教育移民的戰略和政策運作
根據以上的調查和分析,我們認為,教育移民是在我國目前條件下比較成功的、有重要現實意義的移民形式,在西部農村教育發展比較快的貧困地區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可以作為國策來定位這項移民形式。為此,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供有關決策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