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阿克塞縣人口城鎮化發展模式調查(1)(2 / 3)

3.野生動植物資源。

全縣境內野生動物品種繁多,有野犛牛、野駱駝、藏原羚、藏野驢、盤羊、雪豹、雪雞等28個種類,其中野犛牛、雪豹、雪雞等屬於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藏原羚、盤羊等屬於匡家三類保護動物。自治西部區域人口發展戰略與規劃縣境內野生植物也是品種繁多,僅家畜食用的草木和喬木、灌木、半灌木等就有26科、104屬、214種。境內的深山峻嶺、戈壁邊緣、河床平原生長著許多中草藥,有雪蓮、三色補血草、瑣陽、蟲草、大芸、麻黃、青蒿、甘草、沙參、蓁艽、石黃、茵陳、紫花、地丁等30餘種,其中甘草、蓁艽、麻黃蘊藏量最多。

4.旅遊資源。

自治縣境內的哈爾騰國際狩獵場、大小蘇幹湖候鳥自然保護區和安南壩野駱駝自然保護區,以及沙漠、戈壁、高山、草原、湖泊、綠洲等景觀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獨特的哈薩克族文化、民俗構成了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部分。

二、1991年至2001年阿克塞自治縣經濟增長分析

(一)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表1 阿克塞縣1980年至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狀況單位:萬元;%

┏━━━━━━━┳━━━┳━━━━┳━━━━┳━━━━┳━━━━┳━━━━┳━━━━┳━━━━┳━━━━┳━━━━┳━━━━┳━━━━┳━━━━━┓

┃ 年份 ┃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l 999 ┃ 2000 ┃ 2001 ┃

┣━━━━━━━╋━━━╋━━━━╋━━━━╋━━━━╋━━━━╋━━━━╋━━━━╋━━━━╋━━━━╋━━━━╋━━━━╋━━━━╋━━━━━┫

┃ 國內生產總值┃ 389 ┃ 1709 ┃ 1931 ┃ 2810 ┃ 3016 ┃ 4265 ┃ 5160 ┃ 6303 ┃ 7110 ┃ 9070 ┃ 9984 ┃ 11655 ┃ 13l 99 ┃

┣━━━━━━━╋━━━╋━━━━╋━━━━╋━━━━╋━━━━╋━━━━╋━━━━╋━━━━╋━━━━╋━━━━╋━━━━╋━━━━╋━━━━━┫

┃ 比上年增長 ┃ ┃ ┃12.99 ┃15.52 ┃ 7.33 ┃41.41 ┃20.98 ┃22.15 ┃12.80 ┃27.57 ┃10.08 ┃16.74 ┃13.25 ┃

┣━━━━━━━╋━━━╋━━━━╋━━━━╋━━━━╋━━━━╋━━━━╋━━━━╋━━━━╋━━━━╋━━━━╋━━━━╋━━━━╋━━━━━┫

┃為1980年的倍數┃ l ┃4.39 ┃ 4.96 ┃ 7.22 ┃ 7.75 ┃10.96 ┃13.26 ┃16.20 ┃1 8.28 ┃23.32 ┃25.67 ┃29.96 ┃33.93 ┃

┣━━━━━━━╋━━━╋━━━━╋━━━━╋━━━━╋━━━━╋━━━━╋━━━━╋━━━━╋━━━━╋━━━━╋━━━━╋━━━━╋━━━━━┫

┃為1990年的倍數┃ ┃ 1 ┃1.08 ┃ 1.64 ┃ 1.76 ┃ 2.50 ┃ 2.67 ┃ 3.89 ┃ 4.16 ┃ 5.31 ┃ 5.84 ┃ 6.04 ┃ 6.84 ┃

┗━━━━━━━┻━━━┻━━━━┻━━━━┻━━━━┻━━━━┻━━━━┻━━━━┻━━━━┻━━━━┻━━━━┻━━━━┻━━━━┻━━━━━┛

資料來源:根據阿克塞縣曆年國民經濟統計資料整理。

可見,1980年至2001年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國內生產總值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2001年全縣GDP為13199萬元,是1980年389萬元的33.93倍,是1990年1709萬元的6.84倍。1980年至2001年,GDP年均增長率為18.27%。其中1980年至1990年,GDP年均增長率為15.95%;1990年至1995年,GDP年均增長率為24.73%;1995年至2000年,GDP年均增長率為17.7%;2000年至2001年,GDP年增長率為13.25%。

1980年至2001年,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GDP增長表現出如下特點:(1)前十年(1980年至1990年)GDP增長速度相對較低,年均增長率為15.95%,較全省同期GDP年均增長水平(12.63%)高3.32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一些經濟政策的開放度不夠高。2)中間5年(1990年至1995年),增長速度很高,年均增長率高達24.73%(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為17.91%)。但這一階段經濟增長起伏較大,表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性:1992年、1994年GDP相對上一年分別增長了45.52%和41.41%,而1991年、1993年相對上一年僅分別增長了12.99%和7.33%。這種高速增長與經濟不穩定性的並存,一方麵與當時全國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有關,另一方麵與縣城搬遷有關(當時該工作正處於考察、論證、彙報、審批階段,但尚未確定是否搬遷)。直到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同意將縣城從海拔2700米的博羅轉井鎮遷至自然條件較為理想、海拔1600米的紅柳灣鎮。(3)後六年(1995年至2001年),GDP年增長率相對較低,為16.95%(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為11.67%),1999年、2000年和2001年GDP年增長率分別分10.08%、16.74%和13.25%,均低於後六年GDP增長的平均水平,有逐步走低的趨勢。這一方麵與近幾年國家經濟景氣指數降低有關,另一方麵也表明,隨著全縣GDP總量的增大,再保持高速增長的難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