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農業產業化作為高效農業發展的係統工程,重點實施一批起點高、見效快的高新技術開發、引進、試驗、示範項目,大力發展支柱產業,走特色農業的路子。按照景泰農業“三大塊”(高揚程灌區、沿河灌區、幹旱地區)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四大產業”,即以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業;以豬、牛、羊、雞、鴕鳥、乳鴿為主的畜牧養殖業;以名優特新品種為主的瓜果業;以大麥、甜菜、洋芋為主的農產品種植業。突出抓好“八大”基地建設,即以蘆陽、喜泉、一條山鎮、八道泉、草窩灘、五佛為重點,發展城郊農業,建設以高效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以中泉、五佛為重點,輻射一、二期灌區九個鄉鎮,建設優質果品生產基地;以五佛、蘆陽、紅水、漫水灘、四個山、白墩子為重點,建設以西瓜、黃河蜜為主的瓜類生產基地;以一、二期灌區為重點,穩定啤酒大麥、胡麻和洋芋生產基地;以正路、大安、寺灘、中泉、草窩灘、紅水為重點,發展草食畜牧業,建設羔羊生產基地;以正路、大安、寺灘為重點,發展旱作農業,建設小雜糧基地;以草窩灘、蘆陽為重點,建設肉牛和生豬生產基地;以縣鴕鳥養殖場為重點,建立特種養殖基地。

4.把技術進步作為工業發展的先導工程,重點抓好企業技術改造,大力開發名牌產品,走挖潛改造的路子。抓好企業技術改造,要把技改的立足點放在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科技含量上,促進企業設備更新、產業升級、產品上檔。凡是年產值過百萬元的企業,都要掛一所高等院校、聯一個科研單位、攀一個大中型企業,采用新技術,嫁接改造老工業。重點抓好壽鹿山小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沙河井水泥廠、草窩灘水泥廠、冬青煤礦、麵粉廠等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抓好新產品的開發,大力開發一批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強的拳頭產品;發展壯大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深加工係列產品;引進、吸收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關鍵產品。力爭三年內壽鹿山牌水泥、條山係列酒保省優創國優;景雲牌石膏粉在省優產品的基礎上,爭取進入隴貨精品行列;景雪牌麵粉、壽鹿山牌毛毯爭取進入省級名牌產品行列。

5.把深度加工作為工業增量的再生工程,重點抓好礦產資源和農副產品加工項目,走“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的路子。以石灰石、石膏、陶土為依托,大力發展新型建材產品。爭取今後幾年建成年產30萬平方米的石膏刨花板生產線、30萬平方米增強型豪華石膏板生產線;抓好現有水泥企業的生產,使水泥生產向高標號、優質方向發展。以煤炭資源為依托,開發能源係列產品。在積極擴大開發方家井煤炭資源的同時,發展一批離礦區近、交通便利的小型焦化廠,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提高煤炭的綜合利用水平,逐步形成規模。以農副產品為依托,發展輕紡和加工工業。以小麥、啤酒大麥、玉米、甜菜、水果、黑瓜籽等豐富的地方農副資源為原料,發展釀造業,開發白酒係列產品;積極籌建年產1.6萬噸玉米澱粉廠和生產三萬噸瓜果飲品生產線。以麥芽廠、榨油廠、麵粉廠為支柱,培育糧油加工基地,發展食品加工業。積極發展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配套工業。抓好為建材行業提供機械配件和產品包裝的鑄鋼生產和塑編業以及為農業、交通運輸提供服務的農機製造業和機械修理業。

6.堅持把開放開發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加速工程,重點抓好旅遊資源開發項目,走開放帶動發展的路子。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促進第三產業健康發展。充分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打破大而全、小而全和封閉單一的產業發展格局。培育和完善市場,健全城鄉社會化服務和社會保障體係,提高對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吸納能力,帶動飲食服務業等傳統行業的發展。目前要大力發展旅遊業,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重點開發壽鹿山森林公園、龍灣黃河石林、五佛石窟等旅遊資源;開辟旅遊線路,建設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旅遊體係,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加速第三產業發展步伐。

7.把教育達標升級作為落實科教興縣的社會工程,重點抓好義務教育工程項目,加快人才培育,走農科教、經科教一體化的路子。加快經濟的發展,要把科技、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科技、教育和經濟的緊密結合。倡導和鼓勵社會集資辦學,加強教育費附加征收管理,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實施好義教工程項目,切實改變辦學條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一綱三法”,全麵實施“三教統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經濟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堅定不移地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方針,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意識。以科技興農為重點,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為重點,推動全縣農業科技水平提高;以科技服務體係建設為重點,推動農業科技工作發展;以農科教一體化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業技術的普及。堅持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大力引進和推廣高新技術,切實把經濟建設逐步轉移到依靠科學技術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