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服務,構建社會化的服務體係。在全縣形成以縣、鄉、村黨政組織為主體,以農委、農業局、蔬菜局等農口部門為骨幹的宏觀指導體係;以蔬菜研究所、農技中心、園藝站、鄉農技站、村農民技術員和栽培示範戶為一體的網絡化服務體係;以農行、信用社的信貸支持,省市的項目資金支持與農民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投入保障體係;以縣蔬菜批發市場為龍頭,民管、民營、民受益的民間協會組織為中介的流通服務體係。采取合作製和利潤返還等形式,建立合理的利益機製,形成多渠道、少環節、開放式、高效益的蔬菜流通服務網絡。
3.堅定不移地開發地方名優產品。靖遠的羊羔肉、大棗、黑瓜籽、稻米、香水梨、大蒜、甜瓜、毛毯、外牆磚、磷肥等具有獨特的地域優勢和一定的生產規模,形成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十大名優特色產品。圍繞十大名優產品,開發特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靖遠發展特色經濟的戰略舉措。
靖遠羊羔肉要叫響全國。以羔羊肉批發市場為龍頭,靖遠已成為臨近八個縣區的羔羊肉集散地。在緊抓“三山兩塬”放牧基地的同時,在高揚程灌區開展農舍養羊,擴大羊隻存欄數。依托加工企業的配套聯動,開發係列產品和熟食產品。專門成立研究、培訓和接待機構,培訓專業烹調師,開發飲食文化,使靖遠羊羔肉叫響大江南北。
開發優質大棗的商品優勢。以石門為中心,覆蓋北部數鄉,在現有5000畝的基礎上,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大棗基地。在興電灌區進行3000畝棗糧間作示範,研究開發棗類係列產品,提高大棗商品率。
推進大板黑瓜籽加工增值。依托台資企業翁財記公司等3戶加工企業,提高技術含量,深度開發籽瓜飲料及熟食品,使年加工能力達到5000噸。
開展精米加工。認真組織實施全省第二輪水稻開發項目,引進色香味俱佳的優質水稻品種,開展示範推廣,使全縣水稻麵積達到五萬畝。擴大精米生產規模,使全縣水稻精米加工能力達到1200噸。申請注冊“雪山”牌商標,培育稻米精品。
擴大香水梨加工能力。充分發揮大團圓飲料有限公司和磊磊食品有限公司的龍頭牽動作用,與基地農戶簽訂供銷合同,走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路子,使年加工香水犁達到4000噸。
規模開發優質大蒜。利用永新、興隆獨特的光熱、水土資源優勢,加大開發力度,在現有6000畝的基礎上,擴大種植麵積,形成萬畝優質大蒜基地。同時推廣地膜覆蓋、噴灌等高新技術,提高大蒜的產量和質量。
建成全省最大的反季節西甜瓜生產基地。以平堡高科技示範園為中心,引進新的品種,提高科技含量,建設3000畝西甜瓜基地,占領市場。
再創毛紡新優勢。充分發揮岩鬆牌毛毯名牌產品的龍頭作用,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廣告宣傳,並以毛毯加工為龍頭,帶動地毯、羊毛絨等紡織加工業的全麵發展。
形成建陶規模生產。以格威牌瓷質外牆磚榮獲“隴貨精品”為契機,加快70萬平方米瓷質外牆磚生產線建設,使全縣外牆磚、釉麵磚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平方米,形成全省最大的建陶基地。
組建化工集團公司。全縣磷肥生產能力已達到10萬噸,其中虎豹牌磷肥榮獲中國知名商標稱號,將以此為龍頭,組建化工集團,培育化工企業群體。
三、開發特色經濟的戰略措施
1.實施科教興縣,運用現代科技知識開發特色產業。一是拿來主義。每年有計劃地引進一批新技術,推廣一批新品種。二是走出去學。每年派一批技術人員赴外地參觀學習,掌握現代農業動態和新技術,新上一批特色產品開發項目。三是建立科技激勵機製。設立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獎勵基金,鼓勵引進大中型企業和大中專院校的技術人才,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重獎。
2.實施基礎強縣,優化特色經濟發展環境。一是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工程。以全國生態縣和坡改梯項目建設為契機,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土地有償開發,綜合整治鹽堿地,高標準建設高揚程灌區的經濟防護林網,走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子。二是大力實施城市改造工程。重點抓好“一山”、“二路”、“三線”建設。三是大力實施交通網絡工程。重點抓好“四路一橋”建設。四是大力實施生態旅遊工程。把黃河上遊護岸林建設與生態旅遊開發結合起來,開通黃河水上航運,大力開發寺兒灣石窟、烏蘭山、鹿鳴園、法泉寺等絲路旅遊線。
3.實施項目帶縣,開發特色經濟的龍頭項目。農業方麵,緊緊圍繞蔬菜主導產業開發,積極籌建蔬菜貯藏保鮮庫、脫水蔬菜生產線;新建果蔬濃縮汁生產線、脫毒馬鈴薯粉生產線和蕃茄醬生產線,培植產業升級的龍頭產品,提高蔬菜主導產業的經濟效益。工業方麵,繼續擴建靖遠縣王家山年產30萬噸煤礦、10萬噸焦化廠、70萬平方米彩釉牆地磚、虎豹磷肥、羊毛絨保暖材料等新型企業生產線。基礎設施方麵,積極爭取小城鎮建設的資金,優先實施沿河灌區七鄉的小城鎮建設。著手開發劉川“銅三角”經濟開發新區,選準招商引資的項目,借助外力求發展,開辟新的主導經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