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特點及優勢
1.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我國建築業總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比重保持在8~10%的水平,建築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5%左右,與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致相同。我國建築業產值超過農、林、漁(約占3%)和交通運輸業(約占5%)居第三位。
2.建築業的關聯度強,能帶動許多相關產業發展。建築業的產品包括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房屋建築。其中又分工業建築和民用建築。在民用建築中又分住宅建築和公共建築。這些建築產品在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消費需求,特別是住宅,是人們必需的耐用消費品。建築產品構成中,物質消耗占70%左右,它與50個以上的工業部門發生關係,特別是與建工業、木材及木材加工業、金屬結構及製品生產工業、化學工業之間的關係特別密切。這些部門提供建築所需3/4以上的材料消耗。從國家統計局測算的“中國投入產出表”觀察,建築業的影響力係數在國民經濟按33個部門劃分時,是居前列的。1987年影響力係數為1.186,居第6位;1990年為1.158,居第10位(受當時治理整頓,壓縮投資規模影響)。
3.建築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容納大量就業隊伍。從整個國民經濟就業人數構成來看,建築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勞動力強是各國建築業的共性。
大多數國家建築業占總就業人數的5~10%左右。據《大英百科全書》統計:在美國每10個就業人員就有一個是從事建築業或與建築業有間接關係的行業。我國建築業就業人數1995年已達3614萬,占就業人數的5.2%。我國今後建築業就業比例仍將上升,在擴大就業和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方麵將發揮重大作用。
4.可進行國際承包,有創彙潛力。國際承包是一項綜合性輸出,可以帶動資本、技術、勞務、設備及商品輸出,而且還可以擴大國際影響,賺取外彙。我國建築業國際承包起步較晚,1979年才起步,當年成交額隻有5117萬美元,那時隻能單純提供勞務。1995年已有23家進入全球最大225家國際大承包公司排名表,表明我國建築業海外承包創彙發展潛力是很大的。
二、白銀市地方建築業的優勢
截至1998年末,白銀共有建築企業93家,其中市屬及市以下建築施工企業37家,非等級建築企業56家。37家等級建築施工企業年產值42754.7萬元、增加值15066.2萬元。承建房屋建築施工麵積73142.1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築竣工麵積491239平方米,實現利稅總額3812.4萬元。1998年有從業人員19748人,固定資產原值25507.5萬元,淨值22467.2萬元。工程技術人員1764人,經培訓持證上崗的“五大員”1326人,已取得資格證書、持證上崗的項目經理188人。
三、二十一冶金建築公司的優勢
1.人才、技術和設備等力量雄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二十一冶金建設公司,係國家一級大型綜合建設安裝企業。公司組建於1965年,現有職工80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90餘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60餘名,工人技師150餘名,工人平均技術等級6.4級。
公司擁有資產3.1億元,配備大型施工機械1720餘台,施工設備齊全,可獨立承建有色、冶金、機械、化工、水利、電力、公路、鐵路、橋梁、隧道、索道、紡織、輕工、市政等工業與民用建築安裝工程;可承擔地基處理與樁基、大型土石方、煙囪、水塔等建築工程;可承擔工業窯爐砌築、保溫、防腐及自動化儀表控製、金屬框架結構、大型非標準設備製作安裝和機電管安裝等工程。年自營施工能力為3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