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強化科技創新,推進特色經濟。充分利用人才資源,與省內外的大專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以科技創新的成果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科技創新的評估考核製度,使科技創新的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的道路。
4.開拓市場,為特色經濟注入活力。製定科學的營銷策略,壯大營銷隊伍,建立全國的市場信息網絡,提高特色產品的知名度。
5.強化城市建設,優化特色經濟成長的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特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要加快白銀市西區的建設,與白銀市西火車站的調向工程和投入使用同步向前。同時盡快實施引大入武延長段的工程,解決白銀市區的生活用水。還要改造好舊城區的道路,增加公交和公共設施的建設。擴大綠地麵積,加快交通、郵電、信息、金融等行業的發展。
)第八節 工礦企業比爭先
白銀公司再騰飛
白銀公司再塑新形象,續寫騰飛的輝煌。45年來,來自祖國各地的創業者,經過艱苦創業,頂風沙、喝苦水、住土棚、點油燈,終於把白銀公司建成一個以生產有色金屬和重化工產品為主的國家重要原材料基地。這期間公司經曆了四次跨越:20世紀50年代從“零座標”起步的大規模開發建設,60~70年代的高速增長,80年代以“兩廠一礦”建設為核心的二次創業,90年代的深化改革。生動地記錄了區域特色經濟形成、發展、壯大的輝煌曆程。
目前白銀公司已形成了可觀的生產能力。年采礦138萬噸,其中銅75萬噸、鉛鋅63萬噸;選礦240.5萬噸,其中銅158萬噸、鉛鋅82.5萬噸;冶煉30.76萬噸,其中銅6萬噸、鋅13.3萬噸、鉛6.1萬噸、鋁5.36萬噸;生產有色金屬加工材5.65萬噸;生產黃金3000公斤;生產白銀100噸;生產精硒10噸、粗鎘75噸、硫酸48萬噸、氟化鹽4.2萬噸、選礦藥劑7900噸。
在公司生產的41種主要產品中,有38種屬省、部、國優品種,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紅鷺牌鋅、鋁錠在倫敦交易所注冊。自投產以來,白銀公司已為國家累計生產銅鉛鋅鋁261.3萬噸、黃金30365公斤、白銀1203噸、硫酸624萬噸、硫精砂3901萬噸;累計實現利稅總額46.47億元。不難理解,白銀公司未來的發展勢頭,直接關係著白銀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上持續前進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開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成長壯大於計劃經濟年代的白銀公司,像許多國有大型企業一樣,陷入生產經營的困惑之中,麵臨一係列尚待解決的矛盾,如人多、債多、“辦社會”負擔重、思想解放力度不夠、管理不嚴、機製不活、市場競爭能力弱等。公司黨政領導和全體職工充分意識到,隻有認真貫徹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的精神,以朱鎔基總理對白銀公司的親切關懷和必須脫困的明確指示為動力,以債轉股為契機,以企業轉機建製、扭虧脫困為目標,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市場的潛力,振奮精神,頑強拚搏,力爭在四個創新(製度、管理、技術、黨建)上首先突破,樹立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新形象,才會在白銀的區域經濟中發揮骨幹和龍頭作用。設想如下:
一、要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2000年8月,有色金屬三大集團的建立,為白銀公司明晰產權創造了條件。債轉股的工作也在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下抓緊進行,這些都為製度的創新提供了機遇。公司計劃一方麵進行規範化的公司製改造,組建董事會、監事會,運作股東大會,以產權為紐帶,在明確出資人權益的基礎上,建立起法人治理結構。另一方麵,加大內部改革力度,實施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組織結構調整。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探索公有製的多種實現形式,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改革公司內部的分配製度和各項管理製度,形成有效的激勵機製、競爭機製和監督約束機製,使公司的資產所有者、經營者和職工的利益與公司的興衰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改革勞動人事製度,使每個崗位的人都感到競爭的壓力,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創造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正確處理法人治理結構與企業“老三會”的關係,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內部監督機製,保證企業重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促使企業管理科學化、現代化。
二、加強內部各項管理工作,進行管理創新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結合公司化改製、改組,致力於管理思想的更新、管理方式和管理製度的創新。積極借鑒先進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技術、方法和經驗。同時要從基層管理人手,狠抓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管理。